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文艺作品-散文】春风引路无歧途

©原创 2021-05-18 15:58 分宜县文联  阅读:3252 

 

口罩,成了一个热词,成了每个人出行的标配,成了一件稀缺品……这是这个春节所有国人都意料不到的事情。江西分宜位 居江南一隅,地名源自宋末文人赵文诗句:分得宜春地,东偏一画屏。古老的小县城丰饶秀美,三十余万人民安居乐业,更觉闻所未闻。

公历2020年1月22日中午,阴历二O一九年十二月廿八,我到住宅小区旁药店购买一次性医用口罩。春节期间的母亲日日围着厨房没有停歇,让她戴上口罩遮挡一下无孔不入的烹饪油烟。药店货架上有几个品种,便宜的五角钱一只,还有更贵些的没有去留意,通常情况下这都是鲜有人问津的物品。我花了五元钱买了十只口罩给母亲送去,自己留下两只。晚上,微信朋友圈爆料:药店已经买不到口罩,全国各地出现口罩抢购潮。我半信半疑,浏览相关新闻、大V微信公众号推文,获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武汉蔓延,专家提示谨防春节返乡潮全面扩散。

我的心提到嗓子眼,不由提高了几分警惕,开始在家里提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这个专业词汇。

1月23日,武汉宣布上午十时起关闭离汉通道。中午,我赶紧往药店去购买一次性医用口罩。告知早已售罄,心里七上八下,生起了莫名的慌张。晚上,跟家人一起去超市备置年货。卖场一片红色的海洋,红彤彤的春联、各种饰物悬挂在进出口位置,商品摆满货架,琳琅满目。有些走廊空地还码着大小包装箱,仅容顾客侧身而过。人们摩肩接踵,有些购物车里除了满满当当的物资,还坐着一个小小孩倚在大人胸前,睁着圆圆的眼睛,扫视这个热闹的世界。每个收银台前都排着长龙,人们迎春接福、欢庆丰收的盛况年年如是。我注意到有少数年轻人戴上了口罩。我和家人都没有戴。

武汉封城的消息发酵,才意识到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1月24日,除夕。家中老人耄耋之年,胸闷、气喘、耳聋,在县人民医院打了几天吊瓶,精神状态尚好。她上午烤火看电视,不时就靠在沙发上睡着了。吃过午饭,外面虽然下着细雨,但她说没有冷,在屋子里走来走去,还走进厨房手把手指导做她的拿手菜,香喷喷地干辣椒炸鱼块。起锅的时候,我不禁直接用手捏起一块往嘴里送,外焦里嫩,竟然尝到了小时候的味道。一大家子老老少少十余口人共用晚餐,屋里灯火通明。团圆桌上觥筹交错,兄弟姐妹间聊起小时候的事情,时而大笑时而感怀。孩子们在点心盘里挑着喜欢的零食,围在老奶奶面前蹦蹦跳跳。老人用手摸摸孙子的头,又捏捏孙女儿的脸蛋,在她自己口齿不清的清静世界乐享天伦。想来小县城的人们都和我家一样,虽然今年已听不到鞭炮震天响,但家家贴春联、穿新衣、吃团圆饭、观看春节联欢晚会,炎黄子孙的传统年俗不会变。

疫情防范意识仅仅停留在脑袋里,真得还很难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春节联欢晚会临时增加了一档情景报告剧《爱是桥梁》,是春晚自1983年诞生始,给主持人留下准备时间最短的一次。节目由央视白岩松、康辉、水均益等六位主持人深情朗诵,向所有抗击肺炎疫情前线的医护人员致敬,为参与疫情防控的每个人加油。同时,我也解读为祖国在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务必家喻户晓,防疫人人有责。

而武汉的除夕,静悄悄的夜幕下波涛汹涌。各定点医院是战场,医疗物资告急,特别是医用口罩、防护服和防目镜。解放军三军集结,分别从上海、重庆、西安三地出发,连夜奔袭,直抵彊场。武汉迎来了人民军队专业医疗队的援助。

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对疫情防控做出超强部署,国家启动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一级响应。我琢磨着,事态堪比十七年前的“非典”疫情吗?从手机、电视里不停地获取相关新闻信息,恐惧、忧虑、悲悯、感动……诸多情绪时时涌上心头,不由常常湿了眼眶。收到一位师者的祝福短信:新年快乐、家国安康!我的胸中像受到一股暖流冲击,喉咙哽咽。

还是忍不住回娘家团聚,内心忐忑。儿子即将大学毕业,从南昌回来呼朋引伴,喝茶、聊天、聚餐,把疫情提醒当成了耳旁风。比我高大半个头、精神帅气的他,在我面前嘻皮笑脸地说:“老妈,没有这么可怕呢。放心哦,没有接触从武汉回来的同学。”面对父母我故作轻松,咂巴着嘴品尝一道道菜肴,反复叮嘱去菜场一定要戴上口罩。跟侄女侄子们同样嬉笑打闹,分发压岁钱。吃过晩饭早早返回,不能聚在炉前听父母唠叨、挤成一堆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好像缺少了什么,满怀怅然。

据县融媒体公众号公布,县委、县政府启动了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一级响应,防控应急指挥部发出《紧急通知》和《致湖北武汉来赣返赣人员的一封信》,严格要求全县干部和公职人员在疫情防控期间不得外出、不得互相串门、不得接受亲友来访、不得到人口聚集的公共场所。大、中型商场、各类餐馆一律暂停营业。宾馆只提供住宿和自助餐服务。全县乡镇、街道、社区全面摸排自武汉返乡人员,动员他们主动居家隔离十四天,做好体温监测,对重点对象一对一专人负责。

这是农历庚子年大年初一,大雨滂沱,温度3至4摄氏度,是入冬以来最湿冷的日子,注定成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春节。

过年物资不缺什么。但忧心的是,家里仅有两只一次性医用口罩。


小县城开始弥漫恐慌的情绪,终于嗅到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火气味。新型冠状病毒随时扑面而来,神不知鬼不觉,防不胜防,也许隐匿于一呼一吸间、一餐一饭间,也许谈笑风生间、握手言欢间……隔离、洗手、禁足、安全距离等成为高频率词语。最重要的是,万不得已的出行必须正确戴上口罩。

1月26日,大年初二。雨水打在窗台上,如断线的珠子不停地滚落,好像天公也在为大地悲泣。节前从上海自驾回来团聚的堂弟,权衡再三,还是决定提前返程,拖儿带女地,只有回到自己家中才更有安全感。他的老母亲拄着拐杖,颤颤巍巍执意从沙发上站起来,不忍别离如此之快就已来临,一年到头又是滴不尽地相思浊泪。人至暮年,有多少个明日可期?又有多少个来年可盼?

我也不敢携家带口去母亲家拜年。虽然同住小县城,但电话那头的母亲很是失落,说是做饭不那么辛苦了,但吃饭也不那么香了。我安慰她,又不是隔着千山万水,等疫情好起来,可以天天回家呢。在父亲和母亲的两个大家族微信群里,联合同辈的堂兄弟、表姐妹各自说服家中长辈,这个正月取消请客拜年,大家都发声表示赞同。坚决不允许儿子再出门蹓跶,吓唬他若不听告诫,亲妈也会向社区举报。他闻言大笑,表示服从。网上段子满屏飞,家家户户吃了睡,睡了吃,也是为国做贡献。

在疫情面前,年味淡了,颜色变了。人们必须停下走亲访友的脚步,关门闭户,谢绝往来。浓墨重彩的中国红约定俗成,全国人民喜喜乐乐、红红火火过大年的景象,被冠状病毒轻而易举改换成灰色调,它们像魅影般飘在空中、粘着肌肤、附上衣服……一只黑天鹅突现长空不停地扇打双翅,预兆一场灾难的来临。

武汉疫情数据激增,向全国扩散,多地省、市出现病例,就连香港、澳门、台湾也出现了病例,江西没有例外……即便是一个小小县城、一个偏僻乡村、一个家庭、一个人,风暴同样席卷而来,谁也难以做到独善其身……

切记,管好自己、管好家人不要出门。出门必须戴上口罩。

口罩,此时是多么仗义的诤友呀。初戴虽稍感不适,但它遮住口鼻,让人们不要吃不该吃的东西、不说不该说的话、不跟污浊之气对流,当仁不让成了人和病毒之间横隔的一道屏障。

1月27日,雨歇转阴,气温偏低。全县所有干部和公职人员都要加入到抗疫战争中去,要求党员必须做到率先垂范。上午,我按正常上班时间到达办公大楼,楼前车位已经停满,门口保安戴着口罩指挥车辆进进出出,仿佛是出入特定场所,场景肃穆。出入大楼的工作人员都戴上了口罩,等候电梯时大家点点头,互相道一声“新年好”,声音压抑,看不到口罩背后的表情。熟识或陌生的眼睛,隐隐约约流露出惊恐的神色。人人都被一场风暴裹挟,无一幸免。

我呆呆地望着办公桌上的一盆水仙花,年前开过的花朵已兀自飘零,还有几个花苞未绽放就已萎谢,残余一缕芬芳。同事之间在微信上互问“戴口罩了吗?注意安全哦”,没有人出门打招呼致问候。医院、公安、交警、社区、乡镇等抗疫一线已经展开了如火如荼地战斗,其它各行各业都在网络上积极策应。该做点什么的。打开电脑写下《致全县文艺工作者的一封信》,叮嘱取消所有春节文艺活动,不要出门去采写、拍摄疫情,希望大家能够宅在家里安心阅读与创作。编写的过程心里沉甸甸地,原本有多少年俗、年味,等待着文艺工作者去体验、拍摄、收集和描绘;原本有多少文艺活动,在广场、公园、剧院展演;原本有多少新年展望,要静心去思考和谋划……

可以容纳数百人的办公大楼静悄悄地,间间门扉虚掩,层层走廊空旷,就像一条巨鲸吞下一口海水,谁也看不到大肚子里的千军万马,正在上下左右冲撞突围。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吞噬,决策层责任如山,战情似火,戴着口罩专题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发出一道道指令:领导靠前指挥、防控科学有序、处置及时果断、保障确保到位、舆论正确引导、配合统筹得力、纪律公正严明。

我关注着这场战争的动态。虽然疫情还未波及到县域范围,但形势不容乐观,防控不容丝毫懈怠。紧急成立的防控应急指挥部,彻夜灯火通明,利剑出鞘划破长空:及时掌握、分析舆情,精准发声,引导广大群众减少外出,出门必须戴口罩;在物资保障供应上,切实加强疫情防控所需的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相关物资的储备、供应和市场监管;公安、交警联合组队在沪昆高速分宜收费站、汽车站、火车站对所有进县道口加强检查,对过往车辆和人员进行体温监测与信息登记,力保排查“不漏一车、不漏一人”,做到无死角、无疏漏,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刻不容缓建设隔离点,做到全覆盖,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完善隔离区域条件,规范隔离措施,稳控群众情绪,加强人员管理,减少人员流动,防止交叉感染……

广大医护人员更是责无旁贷,冲上抗疫一线,不顾个人安危,不惧病毒肆虐,与时间赛跑,全身心投入战斗。县医院、中医院抗击疫情党员突击队面向党旗庄严承诺,宣誓“不怕牺牲、不畏艰辛、勇于胜利”……听着县电视台的新闻播报,嘹亮的声音在耳旁久久回荡,此刻无关乎豪言壮语,而是庄重的出征仪式。

不管怎样危急的关头,总会有人顶着疾风劲雨在黑夜里穿行,在所不辞。就像令国人敬佩的钟南山院士,八十四岁,面对疫情为民请命,向武汉逆行,饱含热泪救助苍生,竭力普及科学防疫抗疫知识,医者仁心感动着华夏儿女……

我是多么幸运,和许许多多普普通通的人一样,此时合家团圆,安然相守,共同祈愿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平安。祥和的背后,小城的人们都在网上议论,要囤积米、面、油、菜蔬、水果等生活物资,特别是口罩。母亲安排弟弟给我送来一袋自家楼顶采摘的蔬菜,还有一盒一次性医用口罩,五十只,不知弟弟是从哪里买到的。在这个特别的春节,这些平常不起眼的东西,成了最贵重的礼物。


天气晴朗起来了,白色的云朵停在蔚蓝的天空中,金色的阳光温暖大地,窗外树梢上鸟儿叽叽喳喳,生气蓬勃。我站在南阳台,听得清邻居孩童传来的嬉戏声,楼底下绿草如茵。真是难以想象,空气中怎么会飞着新型冠状病毒呢?

1月29日,正月初五,大晴。午后,我接到县防控应急指挥部的电话,被抽调到宣传组去做新闻宣传。我叮嘱儿子不能外出,立即戴上口罩下楼,横穿小区篮球场,看到草地上、石桌旁、亭子里还聚集着不少的人。两张石桌旁的扑克牌鏖战正酣,围观的人也睁大着眼睛。虽然大家都戴着口罩,但有人只捂住了嘴巴,有人扯到下巴处,有人挂在一只耳朵上……我踌躇片刻,走到大妈们那桌旁劝说,告知非常时期,病毒真的很历害,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别害了自己和家人。大妈们听后频频点头,表示马上就散场。我又来到大爷们那一桌旁,他们都不搭理,我只得重复说一遍,才有人勉强吱声,不耐烦地说道“就散、就散”。如此晴好的天气,谁又能抵抗得住阳光的诱惑,耐得住钢筋水泥的围困呢?

当灾祸没有降临在自己身上或者家人身边,谁都不肯在意,麻痹与侥幸似乎也是生存之道。平常之时,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 当亲朋遭遇病痛或情殇时,自以为温言相劝就尽到了本分,没有切肤之痛如何能够做到感同身受?只有历经过生死之悲苦,才知道人生之无常。这些阳光下的人们,如果不是疫情所迫,就这样简单而平庸地活着,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我一边走一边沉思,心里像压着一块巨石般难以喘息。阳光下的小城多么安静,和此时全国各地的城市一样。临街店面都已关闭,街道上车辆廖落,道路显得宽阔且望不到尽头。三两行人戴着口罩,双手插在衣袋里,行色匆匆。我和迎面而来的路人相遇,彼此之间让出远远的距离。此情此景,就像游走在一个虚幻的世界,隐隐察觉到一双双惊恐的眼睛,在隐蔽的地方窥视这突然而至的荒凉。大街依然整洁、楼房依然林立、行道树依然苍翠,白云在高处不解地停驻脚步,看不到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生动景致,人世间显得多么寂寥和荒芜。

疫情迅猛如虎,全国春节假期延长至正月初九。除防控救助一线外,可实行弹性工作制至正月十六。提倡网上办公、网上教学、网上银行、网上服务,学习强国平台推出了在家上学、在家就医、在家健身、在家听音乐……

新余市是江西省面积最小的地级市,人口较少,医护人员被感染,疫情复杂。联防联控处在刻不容缓的紧要关头,全面进入战时状态、构建战时网络、强化战时保障。全县角角落落张贴关于新冠肺炎的科学知识、预防举措、注意事项、政府公告等宣传单,出动宣传车在大街小巷、居民住宅小区循环播放,即使宅在家中,也能听到常态下少露面的大喇叭播报;关闭宾馆、酒店、茶楼、影院、网吧、景区景点等,禁止聚众活动;检查药店、商场、农贸市场哄抬物价等违规行为;取消年俗活动和群众嫁娶婚宴;居民住宅小区实行半封闭式管理;各乡镇交界处、各村委交界处设立体温监测点,不允许进出;公交停运;开通社会捐款捐物渠道……疫情给民众生活、工作造成诸多不便,此时就像大海里的一粒细沙,默默顺应着潮水的涨涨落落。

2月2日,分宜县公布确诊病例2例,疑似病例1例。从下午两时起,全城实行交通管制。车子好多天都没发动了,尘土遍布,车顶覆盖一层树叶,不知还会有多少天的停置。在街上步行有交警询问,督促早点回去,不能外出。曾经川流不息的街道,除了穿着橙黄色工作服的环卫工人在打扫,还听得见樟树果实一串串掉落的声音。

我居住的小区处于半隔离状态,人口偏多,东南西北只留了东门可以出入。穿着红马甲、戴着党徽和红袖章的志愿者和物业管理员,归社区统筹安排,三两人四个半小时一岗,值守在大门口测量体温,从早上八时始,至晚上九时封门。临时搭建的账蓬里摆两张长条形桌子,仅仅戴着口罩,穿一件雨衣当防护服,手持体温枪,面对形形色色的居民,出入都要在额头或脖颈处照一下,进行体温登记。偶尔也遇不配合的人,惟有耐心解劝一番。

我第一次值守,被安排在家对面的小区。那天早上下雨,下午渐晴,气温偏低。下午三时,我提前五分钟去接班。小区门口摆着一张旧桌子,桌上放着值班签到表、居民出入体温登记表和体温枪,红袖章上印着“某社区党员志愿者”字样。这个小区只有三幢楼房,围成一个绿化简易的院子,两个志愿者和一个物业管理大妈值一班。环顾入口处的墙壁上,张贴着几张粉红色宣传单,有防疫知识普及、防控举措和防控应急指挥部公告。一对中年夫妻实在关不住了,穿着睡衣在小区里踱着步子低头看手机,有一搭没一搭地跟物业管理大妈说话。体温枪的用法不够熟练,出现因温度过低测不准确的情况,只有用手捂着,才行。

傍晚六时,天色昏暗,居民楼里的灯火渐次亮起。我们坐一会儿,又站一会儿,搓一搓手,跺一跺脚,戴了四个小时的口罩勒得有点呼吸不通畅。有位六十开外的男子吃过晚饭下楼,脸上戴着口罩,手上转动着一支烟,站得远远地跟我们说“不吸”;还有对年轻夫妇戴着口罩在院子里散了一会儿步,询问可否报名做志愿者……此时此刻,寒冷被抛向云霄,辛苦也甘之如饴。

百年难遇的灾难当头,全县各行各业两万余名党员迅速回归社区、乡镇、村组,担负起护卫群众生命安全的重任。在这危急关头,第一回强烈感受到党员身份沉甸甸地份量。

母亲住的小区出现确诊病例,处于全隔离状态。有确诊病例的那个单元实施全封闭管理,关住了十四户人家。电话那端母亲长舒了一口气,说还好,不是我们这个单元。妹妹告诉我,全封闭的那个单元有公安干警、退役军人把守在一楼入口处,戴着口罩和护目镜,身穿防护服,全副武装。社区干部建立微信群疏导情绪、鼓舞士气、代购生活物资,即使缴纳电费、天然气费也全权代理。生活物资集中堆放在值守人员的账蓬内,核实信息后,配送到各家各户的门口。楼内居民由开始的恐惧不安到分外感动,纷纷发小视频告知生活状况,表示尽量不增加值守人员的工作难度。我担心母亲家老老小小粮食不够,抓紧上下班半小时交通正常的时段,送点米面过去,也只能送到小区门外,由父亲下来接过去。我第一次看见父亲戴着口罩,非常时期的自我保护之举,否则很刺目,会让人担心不已。他手提两袋自家楼顶采摘的蔬菜,蹒跚走下阶梯,白头发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银辉,我的鼻子陡地发酸,新冠病毒就像一只无形的利爪,凭空构筑起一道道有形的藩蓠,让父母子女不能团圆、夫妻情侣不能吻别、亲朋好友不能相握……

在这场艰巨的疫情阻击战中,我听到一位种植大户打来电话,咨询向防控一线捐赠一万斤包菜事宜。组长连声感谢,表示一定妥善安排。两天后,天空湛蓝,田野广袤,连片的包菜深情趴在田间地头,层层裹紧淡绿色衣裳,形成一个个同心圆,散发着诱人的清香,陶醉了前来采摘的志愿者们。还有不胜枚举的热心市民、社会组织、企业、商会等捐资捐物,医用口罩、一次性手套一箱箱抵达,甚至老人、孩子、困难群众都尽己所能献出一份份爱心,共同汇聚成江河涌向防控一线。也许,只有当你点亮了别人,才知道会温暖自己;也许,只有当大家点亮了世界,温情才能流淌不息。

2月4日,正月十一,立春。室外的桃树、杏树肯定绽出了新芽,独自在早春孤芳自赏。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突破了两万人,疫情来势汹汹。小区管理更严了,每户人家凭出入证,两天可以出去一人采购生活物资,进超市也要凭社区盖章的出入卡,在入口处测量体温。过年物资差不多耗尽了,上午买菜的市民还真不少,购物车里大包小包塞得严实,人与人之间明显都有意避让。我告诫自己,尽量离人远一点,尽量快一点,尽量买有包装袋的食品。缴费的时候,前面一个穿着随意的中年女子,手里仅仅提着两个紫色的洋葱。我真想提醒她:收集多一点必需品再出来吧,安全第一呀。

想来,关在家里未有期的滋味,岂是什么性情的人都能消受得了的?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各行各业停工停产停学、家家关门闭户,人人禁足,困于斗室是多么需要阳光、空气和自由呀。而防控一线想回家的人回不了家,又有多少人染病永远离开了世间……人性的悖论,时刻敲打着敏感的神经,赋予家多少崭新的内涵。

这个如期而来的春天,武汉樱花一定吐出了新蕊,白的似雪粉的如霞。举世盛名的花树终于可以安静地吐露芬芳,不被纷至沓来的人群惊扰。火神山医院创造建设奇迹,历时十天完工,由解放军医疗队正式接管,集中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雷神山医院在最后的调试阶段,于2月6日交付使用。多家方舱医院正抓紧建设进程,集中收治轻症患者,陆续交付使用。人间正道是沧桑,相信人间的春天也定将花繁锦绣,指日可待。

往返指挥部的路上,见一古稀老人在车库门口走走停停,四处张望,在太阳底下没有戴口罩。

我忍不住询问:“老人家,你怎么不戴口罩?”

他含糊不清地答道:“没有……口罩。”我赶紧把刚领到的两只口罩塞在他手里,教他戴上一只,嘱咐不要出门。

他抖抖索索地摸着手里的口罩,问:“闺女……多少钱呀?”我摆摆手,微笑隐在口罩背后。唯愿世间,一切安好!


2020年央视元宵晚会调整为抗疫特别节目,取消现场观众设置,用至情深沉的诗歌朗诵擂响战鼓、鼓舞斗志,向防控救助一线致敬,唱响抗疫主旋律。跟往年欢庆、热闹、祥和的情景完全不同,我们的国家突然被这场新冠肺炎拖入一场全民保卫战,不区分地域、不区分城乡、不区分群体。

非同寻常的元宵之夜,妹妹在母亲的大家族微信群里发声,一年到头很少联络的表兄弟表姐妹,马上就热络起来,红包大大小小密集如雨,见屏如面。

在汉口打工十余年的表哥,在热烈的气氛里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大家,他在一家合资公司做中层管理,离华南海鲜市场比较远,年前回来的稍早些,自行在家隔离十四天后解除了警报。元月份在汉口时就听说有这个病毒,看到了朋友圈的转发,没有想到事态发展到如此严重的程度,影响到全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正常生活,甚至还走出了国门。要是武汉早一点实施封城,就不会扩散这么快了。现在政府非常重视,我们这么偏僻的村子都封了路,进村道路有村干部把守,不允许外面的人进来,村里的人也不能出去,天天有小喇叭宣传喊话,不允许聚集在一起打牌、聚餐、串门、走亲戚,出门要戴口罩。

我问他:“你大概什么时候可以再回去上班?”

他沉吟了一会儿,说道:“估计上半年都去不成了。”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道:“钱是赚不完地,正好多点时间陪陪家人吧。身体健康才最重要。”

他虽然个子比较矮小,在外摸爬滚打多年,身上早已刻上了大城市的印记,和村里的人判若两样。他还担忧地说起,村民们去园子里摘菜都不戴口罩,又没有勤洗手的习惯,甚至还有人去山上捉野兔……

我心里也清楚,若乡村有什么事情发生,后果更是不堪设想。虽然人口居住松散,但老弱病残居多,医疗、交通都跟不上趟,他的担忧不无道理。况且,稀缺的口罩,村民们又能去哪儿买呢?

蓝天高远、田野辽阔、青山绿水、空气香甜、资源丰富的乡村,承载了多少时代发展变迁的伤与痛、幸与不幸?

经科学检测,新冠病毒又是来源于野生动物。如果没有消费,怎么会有捕捉与交易?在山林乡野奔跑、跳跃的野生动物们,原本在属于自己的森林王国繁衍生息、优胜劣汰,却因为人类的口腹之欲,被关进城市的牢笼任人挑拣、宰割、端上餐桌……遭受肆意破坏的大自然,长年累月堆积满腔愤慨,终于忍无可忍反作用于人类,让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品尝到一次次苦果。诡谲的2020年,南极变暖、东非蝗灾、澳洲大火、地震、暴雨……总是以为灾难在那遥远的地方,不知何时就悄然来到了身边,就像这场新冠肺炎,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我身穿睡衣写着防疫抗疫的文字,暗自思忖:祖国母亲病了。武汉,这个“九省通衢”的部位,突然迸裂一道天堑,让一个个或一家家无辜的人们掉下去,或死或伤,汇聚在岸旁的人们拼尽力气扯住他们的衣袖、胳膊、身体,把一个又一个人扯上岸,逃离生死之门。她的周身还有很多地方也都裂开了一道道深深浅浅的沟壑,让周围的人掉下去,又被拼命地拽回来……不幸总是随时发生,生离死别时时上演,疫区中心的惨烈是处于疫战边缘的人们无法想象。

被称为“疫情吹哨人”的李文亮医生,三十四岁,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工作,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于2020年2月7日抢救无效去世。他是一名普通的眼科医生,在2019年12月30日向外界发出防护预警,遵循从医的良知提醒亲友同学,到被警方训诫,仍然坚持在救治一线,直至染病逝世。在武汉和很多城市,人们举办了一场简单的悼念活动,举起手机亮灯几分钟,然后再回去继续工作。钟南山院士在接受采访时也为他流下热泪。国家监察委员会于第一时间派出调查组,就群众反映的涉及他的有关问题作全面调查。他就像武汉早春里的一朵樱花,在属于自己的短暂花期里绚丽一场,名字躺在了百度百科里。当大地归于宁静祥和,当春意渐浓之时,也许人们会记住他,也许会忘记他,也许会偶尔想起他……

央视《战疫情》每日播报着最新的消息,当一支支援助队奔赴武汉,当一支支医疗队奋战一线,当一只只口罩加急生产,当治愈率稳定上升,当新增数据逐步下降,当国际声援越来越多,当祈祷、祝福和爱心源源不断汇成大海,当复工复产提上议事日程……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虽春寒料峭,但百花孕蕾,花开有期。

截至2月16日24时,官方媒体公布全国累计确诊病例70548例,江西省累计确诊病例930例,分宜县列入了江西省十一个疫情较重的县区之一,累计确诊病例13例。县城出现一起因聚餐引发的家庭聚集性疫情事件,导致六名家人确诊,六十名密切接触者隔离,县纪委及时立案审查。网上起了不小的轰动,惋惜、痛惜与声讨皆有之,不懂得敬畏与自觉,哪有团圆与安稳?痛悔不已的泪水,怎么能够抚慰身体和心灵的创伤?

凌晨过后,街灯寂静,星光微明。小城首次启用雾炮车对主次干道、背街小巷、车站、商业圈周边进行消毒杀菌。灾难虽然终将过去,但总有些教训值得去反思。那些堆积在人心深处的污垢,又该如何去彻底杀菌消毒?那些深深浅浅的伤痕,生生死死的记忆,永远消失得笑容……大灾大难倾覆之下,伤痛永远结不了疤。

正月将尽,天气时雨时晴,时冷时暖,还有一盆水仙迟迟绽放,在餐桌上散发着幽香。全国新增病例已连续多日下降,小县城已连续几天没有新增病例。身处防疫抗疫后方,也许,我的这些文字就像一只小小的雀鸟,趴在无人知晓、无人看见的角落,发出一声微弱地呻吟。疫情的阴霾还未散去,我问儿子:“社区在招募志愿者,你愿意去吗?”儿子很爽快地答应了。第二天,就在小区东门值班上岗了。他“咚咚”地下楼,我追在他背后嚷道:“口罩一定要戴好!”

2020.2.17.

个人简历:

张玲云,笔名芷若,江西分宜人,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散文百家》《星火》《创作评谭》等刊。

来源:分宜县文联

66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