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熊亚光 骆 辉
8月10日下午3时,烈日炎炎。崇义县铅厂镇义安村青山环绕,一派枝繁叶茂、青葱翠绿。黄承平、吴冬莲夫妇在这里租下了80多亩山地,种满了美国糖橘,如今挂满了拳头大的青果,丰收在望。夫妻俩手持割草机在树下除草,小心翼翼生怕碰下一个青果。尽管炎热的天气让他们汗流浃背、飞扬的碎草渣让他们眯起双眼,夫妻俩脸上的笑容却是灿烂的。
停下手中的活,看着压弯枝头的果,黄承平给记者算了下账:保守估计今年的产量在7万斤以上,按目前果商最低每斤2元的收购价,收入在14万元左右,刨去成本利润在8万元左右。这样的收入、这样的笑脸,对黄承平一家而言,已多年不见,弥足珍贵。
出生于1973年的黄承平,头脑活络、吃苦肯干。初中毕业后,黄承平便学会了开车,靠跑运输挣钱盖房、娶妻成家,生活和同村人比已经相当不错,他甚至投下30万元种植脐橙准备大干一场。
谁能料到,不幸接踵而来。2000年,黄承平的大女儿出生,查出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碍,至今生活不能自理。之后,黄承平抱养了一个女儿。2013年,儿子出生,却在不到一岁时患上了肝硬化,几经周折,2014年在上海完成了肝脏移植手术。为此,黄承平不仅花光了家中积蓄,还向亲戚朋友借了近40万元;更糟糕的是,把部分肝脏移植给儿子的吴冬莲,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劳动能力急剧下降。
“在上海住院半年后回到老家,看到院子里杂草丛生、家中狼狈不堪,再看到2003年种下的脐橙全部得了黄龙病,盘算着欠下的巨额债务,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回忆当初最艰难的处境,黄承平的眼眶湿润。他告诉记者,有几个月特别没劲,什么事都不想干,越不干就越穷。当时想买包烟,都得把家中所有的抽屉找个遍,看看有没有“漏网”的硬币。
2015年,黄承平一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那段时间,驻村干部经常上门给我打气,鼓励我走出困境。和他们接触一多,我突然醒悟:必须重新振作起来,否则好日子永远不会来。”黄承平说。
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2015年底,黄承平通过产业扶贫信贷通向银行借了8万元,把80余亩患了黄龙病的脐橙树全部砍掉,种上了美国糖橘。为了节约人力成本,5年来除了集中栽种树苗时请过工人外,平时的除草、施肥、修枝等工作,全是夫妻俩做。由于之前积累了种植脐橙的经验,黄承平的美国糖橘长势特别好,2019年第一次挂果就卖了近6万元,当年基本实现收支平衡。
看到脱贫有望的黄承平越干越有劲。2019年初,黄承平来到宁都县学习三黄鸡养殖技术,想在果园散养三黄鸡。一番刻苦学习,黄承平首次买进的200羽鸡苗顺利养大,半年后卖出挣了1万多元。今年养殖规模增加到了600羽,预计收入超过3万元。
在黄承平的影响下,不少村民也开始养殖三黄鸡。为更好地引导村民规范养殖,当地在去年底成立了三黄鸡养殖协会,大家一致推举黄承平担任协会会长。举办培训班、教大家打预防针、代购鸡苗、联系销售,黄承平忙得不亦乐乎。如今,当地已养殖三黄鸡近万只,村民又多了一条致富路。
一勤天下无难事。这几年,黄承平还学会了水电、空调安装,空闲时间就背起工具包当起了安装师傅,一年下来又能挣个上万元……
不知不觉,已到太阳下山时间。与记者道别后,黄承平又迎着夕阳朝山上走去,他的步履坚实有力。脱贫攻坚的道路上,黄承平不等不靠,用行动诠释着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