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曦 本报记者 朱 华
8月9日上午,吉水县水田乡桑园村一处水塘,一群鸭子正在嬉戏,岸边,养殖户周三根将饲料混入谷糠、玉米,招呼鸭群上岸“开饭”。望着即将出栏的鸭子,周三根心里美滋滋的。
“今年规模扩大了,鸭子养了1万只,前两天刚卖了一批到四川。”说起养鸭的收益和前景,周三根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记者,按现在的行情,卖一只鸭子最少可挣3元,3个月不到就可以出栏一批,一年下来赚10万元不成问题。
如今,51岁的周三根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被村民亲切地称为“鸭司令”。而在几年前,他还是村里数得上的贫困户。妻子周香英2004年因为事故导致高位截瘫,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周三根一直靠散养鸭子、种点自留田维持生计,生活每况愈下。2013年底,他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越是困难越要向前,周三根萌发了大规模养鸭的想法。
在帮扶干部的介绍下,周三根了解到临近的八都镇板鸭厂对贫困户有优惠扶持政策——板鸭厂负责提供鸭苗、饲料和后期销售,贫困户只需把鸭子养大交付,双方按照市场行情分红。周三根一盘算,发现养殖过程投入少、风险低,很快就和企业签订了合作养鸭协议。
万事开头难。选中的养鸭基地离家有5公里远,周三根要照顾妻子,自己又没有交通工具,起初每天都得花费几个小时来回跑。为了不拖丈夫后腿,周香英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努力,靠着轮椅和改低后的灶台,学会了自己做饭,让周三根能安心在基地里。2014年,在妻子的支持下,小试身手的周三根赚了1.6万元,全家顺利达到脱贫标准。随后几年,他养鸭的劲头更足了,规模也越来越大。
然而,2018年12月,一场突如其来的霜冻天气,使周三根即将出栏的6000只鸭子全被冻死,损失数万元。乡里干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帮他申请到了小额信贷,重新进鸭苗、买饲料。很快,周三根又重整旗鼓,开始养鸭。
今年,他准备把刚承包的200亩水田种上水稻,再多进些鸭苗、扩大养殖规模,给妻子换一辆更好的轮椅。“如果没有精准扶贫的好政策,没有扶贫干部的鼓励,可能我现在还过着苦日子。脱贫致富要靠政策,也要靠自己!”回顾养鸭创业这几年的历程,周三根感触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