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吉林9月14日电 (记者 苍雁 石洪宇)监控水质、指导工人换水、拍短视频、与国内外客户沟通洽谈……这样的工作节奏,孙永君已经在家乡坚持5年。最近,鱼缸里五彩缤纷的三湖观赏鱼终于让他收支平衡。
“从这个月开始,每天的产出都代表利润进账,我这个项目算是初步成功。”这几年,38岁的孙永君一直在向乡亲们推荐这一致富项目,现在他有了更强的说服力。
孙永君的家乡是吉林省蛟河市乌林朝鲜族乡太平村,2004年赴加拿大留学,2013年回国后到义乌经商。2016年,他结束了外地的生意回到乌林创业养鱼。如今,他的工厂是吉林省最大的三湖鱼饲养基地,产品远销海内外。
项目的起步是艰难的,父母一度也很难理解孙永君的决定。“老人认为,把我辛苦地送到大山外边读书,多见识外边的世界,为什么回到农村做这样一个‘偏门’的行业。”
孙永君展示给客服发送的鱼苗 苍雁 摄孙永君说,他和加拿大同学聚会时了解到,中国是观赏鱼的重要消费市场,但中国北方产能一直不足。孙永君主动要求回到家乡做饲养工作,同学则负责销售。
孙永君还和科研机构对接,确认家乡的水质和自然环境非常适合做该项目。为了减少成本,他与沈阳一家公司签订合同,由他的养殖场“代工”。
孙永君在乡亲们的不解中改造了老宅,而后又租赁了邻居的房屋。从欧洲进口种鱼后,生产开始进入轨道。不过,他仍低估了创业的困难,为了保障存活率和鱼苗长势,扩大鱼池和鱼缸势在必行。
为了租赁邻居的几间民房,他曾去韩国、杭州当面与对方协商。“邻居都是长辈,但是不了解这个行业,希望我‘迷途知返’。但看在我的创业决心上,又以很低的价格租给我。”
孙永君说,乡土乡情给他带来很多温暖。
经过初期的探索,孙永君已完全掌握了生产经验。他开始带领乡亲和他一起做大这个产业。“主要困难是大家不了解这个行业,所以我要先做出样子来。”
如今,孙永君是蛟河市乌林朝鲜族乡孙氏观赏鱼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投资400多万元开办的养殖场,吸引众多外地客户前来洽谈。
最近,孙永君计划与高校合作,再新建几处养殖场,把乌林太平打造成中国北方最大的养殖基地。
为了“照顾”无法涉足养鱼的乡亲,孙永君还建起有机农田。“养鱼可以提供水源,农田还能提供一些额外工作。”
孙永君回忆,父母第一次问他为何回来时,他没有正面回答。他记得的是,小时候放学他和同学走在田埂上,左右邻居都是叔叔伯伯,在房前屋后他与小伙伴玩耍。
“那时候村里很热闹,如果村子变得更强,人们会愿意再搬回来,或者愿意回来看看。”孙永君说,他的责任包括振兴家乡。(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