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三打白骨精是在哪座山”,这作业过分了

2021-08-20 09:05 ​樊成 光明日报    阅读:2254 

文|樊成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在哪座山上打的”“将保尔·柯察金每年的经历整理成一张时间表”……如此另类的作业,你见过吗?据报道,今年不少学校专门布置了暑假作业:要求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读屏”时代成长起来的00后、10后学生,要耐着性子“啃”下整本书,不容易了。然而,不少中小学生却对此大吐苦水。

的确,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尤其是社交媒体深入大众生活,碎片化阅读、碎片化观看等现象愈发凸显,进而引发的是信息接收的碎片化、知识学习的碎片化。比如看一条资讯,很多人只是在社交媒体看一眼标题和提要了事,由此产生的认知、发表的观点很容易偏颇;再如短视频兴起,一些人只关注文艺作品的片段,浅尝辄止,也很容易人云亦云。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更应该用心对抗碎片化,注重从小培养孩子们的“整体性学习”。早在2016年,全国就已经开始试点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这一试点从2019年开始在全国推开,“整本书阅读”正式进入中小学语文课堂。这样的举措很有必要,对于成长在网络时代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这份系统性的学习能力。

然而,类似“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在哪座山上打的”这样的作业,乍一看确实有些与众不同,但仔细审视就会发现,只不过是标新立异罢了。这些所谓的创新,其实是伪创新,恰恰反映了创新思维的匮乏。这跟孔乙己的“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坠入了同一个窠臼。

4月23日,读者在陕西省图书馆内阅读书籍。 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整本书阅读”的宗旨,绝不是让孩子们记住书中的每一个人物、每一处细节,而是让孩子们对一个独立的文艺作品有一个整体性的感知。它不是强记,更不是背诵,而是通过这种整体性感知,感受文学之美,品味语言和故事的魅力,领会文学作品的言外之意,形成一定的品格追求和智慧积淀。

所以,这还不仅是“知识摄入”的问题,更涉及到培养和建立孩子世界观和价值观。如果孩子们从一开始看到的作品就是支离破碎的,也就难以从整体上看待事物、站在全局性思考问题,其所得出的结论就很容易片面。比如最直接的,如何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如果孩子阅读的作品只是一个片段,其看到的人物就不可能立体,也就很难理解到人性复杂的一面。

而当知识过于琐碎的时候,恐怕也就难以将其称作知识。道理很简单,一个完整的桌子放在那里,它是一张桌子,但是如果把它拆碎了看,无非是一些木棍和木板。相比硬知识,更应该引导孩子掌握的其实是“软知识”,比如一部文学作品的中心思想,它的人文价值所在,以及写作方法和技巧。这叫好比是制造桌子的技艺与审美。

总之,既然是为了对抗碎片化学习的时代,我们如果再用细碎的、无聊的作业去引导,就不免违背初衷,走向反面。倡导并践行整体阅读,绝不仅仅是孩子们自己的事情,教育部门和一线教师都肩负着重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给学生们留什么样的作业,如何引导孩子们去深阅读、深思考,实实在在考验着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需要当个事儿。

热点视频推荐

77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