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最美乡村 醉美民宿

2021-05-29 07:15 江西日报    阅读:3045 

继看花、赏枫、晒秋之后,民宿成为婺源的又一张全域旅游名片。

自2011年第一家古宅型民宿九思堂开业以来,经过十年快速发展,如今婺源民宿总数超过900家,呈现以九思堂为代表的古宅度假型、以厚塘庄园为代表的徽州文化生活体验型、以花田溪为代表的乡间野趣型等多类型、多层次的发展格局,并形成篁岭、思溪延村等一批民宿集群,民宿产业不断提质提标。

民宿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婺源县委、县政府的鼓励扶持。该县在全省率先推行民宿规范经营许可制度,出台《民宿(农家乐)特种行业许可实施办法(试行)》,设立2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产业发展,并适时成立婺源民宿协会对行业进行规范管理。

从身份含糊的“游击队”到持证经营的“正规军”,婺源民宿产业由此走上规范管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走在全省民宿产业发展的前列。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民宿产业不断提质提标

说到古宅民宿,不得不提及吴志轩——婺源古宅型民宿“吃螃蟹”的人。

2011年国庆节,九思堂在婺源县清华镇开业。这家由一栋老宅改造而成的古宅型民宿,吴志轩把徽州文化融入其中,游客住在这里,不仅可以近距离观察欣赏古宅各类精美的雕饰,还可以全天候感受古宅厚重而独特的文化气息。一时间,九思堂名声大振,引爆婺源“旅游圈”。一年多的时间里,将军府、明训堂等古宅型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出。

“开业后各方面反响都非常不错,但我们自己住了几个月之后,恨不得拆了重修。”5月19日,吴志轩笑着对记者说,当时是他们团队第一次做古宅型民宿,没有任何现成经验可以照抄照搬,像古宅的防潮处理、隔音效果、保温功能以及日常保养等,都是精细活。“之后打造的继志堂、留耕堂、务本堂、虑得堂4栋古宅,我们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在修缮保护和功能提升上花的功夫都大大超过九思堂,尽力让游客的体验感更好。”

“回望这十年发展,差不多是三年一个台阶。从最初对古宅进行简单的修复、保护后经营,到2014年左右,发展到对古宅的硬件进行全面升级、对服务流程进行相应规范,不断增强客户的舒适度。”婺源县民宿协会会长、婺源厚塘度假庄园创始人刘芳告诉记者,用业内的话来说,就是“外面五百年,里面五星级”。

如今,一些注重品牌建设的中高端民宿,积极顺应旅游品质升级、游客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在民宿中厚植文化元素,将造纸拓印、采茶制茶、木雕制作等传统工艺融入经营,以此提高游客的体验感,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并形成独具特色的品牌效应。“厚塘庄园就将农耕文化和马术文化融入其中,让游客获得了不一样的体验。”刘芳说。

据悉,目前婺源民宿总数超过900家,其中中高档民宿130余家,呈现以九思堂为代表的古宅度假型、以厚塘庄园为代表的徽文化生活体验型、以花田溪为代表的乡间野趣型、以从前山居为代表的精品小筑型和以天净沙为代表的洋民宿等多类型、多层次的发展格局,并形成篁岭、思溪延村等一批民宿集群。

“从小而散,到多而全;从民宿老板自发经营,到政府引导、扶持和规范管理;从注重室内环境和个性体验的单体运营时期,到注重联动开发和多业态经营的民宿集聚时期,十年间,婺源民宿产业不断提质提标。”长期关注研究当地民宿产业的汪先生对记者表示。

从“游击队”到“正规军”,一系列制度为民宿发展保驾护航

2011年,在婺源民宿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该县立足古村落资源优势,抓住婺源获批全国唯一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契机,确立“高端民宿做优、中端民宿做强、低端民宿做精”的工作思路,采取“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的方式,推动民宿产业规模化和集聚化发展。

做民宿,光有情怀是远远不够的。为帮助民宿业主解决实际困难,近年来,婺源县出台《民宿产业扶持暂行办法》,县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用以奖励和扶持民宿产业。由县财政筹集资金设立风险缓释基金,撬动信贷资金发放“旅游业信贷通”(以下简称“旅贷通”)贷款,拓宽融资渠道,解决民宿主“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全县秀美乡村建设和涉农资金项目安排上,优先建设民宿发展集聚村的基础设施。打造历史文化名村虹关村、“摄影村”漳村、“进士村”严田村等一批“免费景点”,为后续民宿产业集聚发展拓展空间。2017年年底,婺源县民宿协会成立并编制《婺源民宿标准》,积极引导全县民宿标准化、规范化发展。该县制作婺源民宿地图广泛推介,提升外界的关注度,打响“婺源民宿”整体品牌。

2020年12月,该县出台实施的《关于优化服务规范婺源民宿投资开办流程(试行)》明确规定,由村居对辖区内实施发展民宿的资源进行调查摸底,对其中有意向退出宅基地的房屋,由村集体统一收储;县民宿办对外发布可供投资开发民宿的信息资源并提供咨询服务,民宿投资开办流程得以进一步简化优化。

“县里成立了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旅游、发改、财政、消防、规划、国土、文物等为成员单位的全县民宿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解决问题。针对民宿尤其是古宅民宿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土地性质转换、消防安全保障等问题,2018年出台并落实了支持民宿发展的各项配套政策,破解民宿发展瓶颈。”婺源县文广新旅局副局长王根盛向记者介绍,该县出台《民宿(农家乐)特种行业许可实施办法(试行)》《民宿许可证办理流程》等地方性准入标准和管理制度,民宿老板需取得工商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公共卫生许可证和特种行业许可证这四证方可经营。

从“观光旅游”到“休闲度假”,婺源民宿助推文旅产业转型

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一栋栋古老的徽派民居,正无声地诉说着历史。走进屋内,呈现眼前的是现代化的生活设施,舒适宜人又温馨。5月19日,记者走进厚塘庄园时,来自广东珠海的自驾游客罗女士和4位姐妹正在谦和堂内宽大的茶台前喝茶聊天,十分开心。“我们在这里过了3天慢悠悠的生活,天气好就出去走走看看,天气不好就窝在庄园里喝喝茶、聊聊天、散散步……这种感觉太好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已成为许多人的生活方式之一。城市生活节奏快、压力大,闲暇之际到婺源来住特色民宿、体验民俗文化、感受乡间慢生活,是不少城市游客的选择。他们把婺源作为旅游目的地,就是为了感受不一样的外部环境、人文气息和服务水准。文旅产业已经从单纯的观光旅游向追求更高品质的休闲度假转型。

靠墙而立的壁炉、宽大舒服的沙发、高大明亮的落地窗……位于思口镇思溪延村的花田溪民宿,乍一看颇为现代,但内核还是老宅子的灵魂。这本是村里破败的一处清代建筑,被同济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毕业生马志刚通过租赁方式改造成民宿。“2015年初,我因为旅游和它结缘,那时候整栋建筑的倒塌面积超过70%。”马志刚回忆说,他先后投入800余万元对古宅进行保护、改造,并对147件老物件进行“活化”:榨油桩用作吧台、门楣残件用作餐桌,一条差点被当柴火烧掉的雕花梁,成了壁炉边的独特装饰。“除了壁炉、茶台、投影仪、智能马桶等民宿标配,这里还有一面一米多高的徽派砖墙,上面放置了不少砖雕,值得我们慢下来,细细品味徽派文化的魅力。”山东游客杨先生说。

“旅游产品不仅要提升质量,还要满足客人的综合需求,而非简单功能的满足。我们想让游客有更深的文化体验,给予他们想不到的更多玩法。”据吴志轩介绍,公司打造系列精品民宿的定位是“本土文化生活度假地”,倡导的是一种游客可以沉浸的生活状态。近年来,他们积极开展“逸家园共建计划”,推出造纸拓印、制墨刻砚、观星Party、古道徒步、采茶制茶等各类活动,丰富游客游玩体验。

乡村民宿的兴起,深刻地改变着游客的出游方式。“住一天是观光游、住一个星期是度假游、住一个月是养生游”,游客从仅仅是“看”乡村的“观光客”,转变为“体验”婺源风情民俗的“度假客”,延长逗留时间,增加旅游消费。

最美乡村,醉美民宿。如今,民宿产业已成为婺源全域旅游的名片,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因民宿来到婺源、爱上婺源,同时,一大批有情怀、有能力的投资商和乡贤到婺源创业,为乡村振兴带来生机和活力。(记者 余 燕)

105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