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杂交水稻之父”的乡情

2021-05-25 07:15 江西日报    阅读:4418 

5月22日,正值江南早稻分蘖、中稻播种,孕育丰收的好时节,而一辈子做着“禾下乘凉梦”,总追着水稻要产量的91岁老人——“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却悄悄地走了。

江西是袁隆平的家乡,在袁老心里,对家乡的那山、那水、那田野,总是充满浓浓的眷恋。

为“故乡水稻所”题词

5月22日下午,省农科院水稻所所长尹建华获悉袁隆平去世消息后,难掩悲痛之情,默默地走进办公室,捧出一份袁老于2003年题词的原件,情不自禁地抚摸每一个字,泪水夺眶而出。

这份题词留下了22个袁隆平亲笔字,字体清秀隽逸,分成四行展现在一张普通打印纸上,内容为:“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为故乡水稻所题”“袁隆平”。

尹建华说,袁老生前为全国多个水稻研究机构题过词,题词中基本上都会写明机构名称,而仅“江西省农科院水稻所”,他有意以“故乡”二字代替了前6个字,令全省水稻科研人员倍感亲切。

5月23日,省农科院原院长谢金水向记者回忆,2003年,他在湖南考察学习期间,特意请求袁隆平为水稻所题词,袁老欣然提笔。在写第三行字时,袁老沉吟片刻后,写下了“为故乡水稻所题”。

谢金水感慨道,“故乡”二字既是袁老对江西的独有情意,更是对我省农业科研人员的关爱与勉励。

袁老生前对故乡的眷恋更多是落实在行动中。据了解,仅在2012年、2014年、2018年期间,年逾八旬的袁老先后赴万年县出席“沧海论坛——稻米产业绿色安全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作《发展杂交水稻保障粮食安全》学术报告,并牵头组建由谢华安、颜龙安、陈温福3名院士共同参与的“万年贡集团院士工作站”,助推该县生态化水稻种植以及贡米提纯复壮等领域的研发工作,进一步唱响万年“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文化品牌;赴南昌成新农场,实地考察、指导千亩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攻关项目实施;赴新余市渝水区,为“江西加州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袁隆平院士工作站”揭牌,着力研究、推广超级水稻高产高效技术体系,让技术成果造福更多百姓。

谢金水表示,数十年来,在袁老的影响下,他的团队及湖南省农科院科研人员对江西也充满真情实意,合作中常态化予以大力支持和无私奉献,令江西科研人员备受鼓舞。

四回德安探亲,回祖籍地寻根

德安、崇仁分别是袁隆平的故居地和祖籍地。他出生于北京,童年时期曾随父母在德安生活。因父母工作原因,他跟随父母辗转北京、湖北、湖南等地生活,但故乡情、根脉情却萦绕在他心间,挥之不去。

2004年至2018年期间,袁老曾先后4次回德安探亲。2004年9月,74岁的袁老首次回到阔别近70载的故乡探访,引来全县乡亲夹道欢迎,场面热烈。2015年,85岁的袁老第二次回故乡,为“江西省科普教育基地”揭牌,并捐资设立德安一中“隆平奖学金”。2016年10月,他第三次回故乡,为“江西杂交水稻科技教育示范园”揭牌,到以其名字命名的德安县隆平学校看望师生,再次捐资助校。2018年2月27日,已88岁高龄的他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回乡探亲。“隆平精神”定格在了故乡人心间。

崇仁也是袁隆平割舍不断的乡愁之地,他生前曾到该县寻根问祖。如今,该县行政中心广场和郭圩乡均树了一块石碑,石碑上分别刻有袁老亲笔题写的“袁氏敖公故里”“崇仁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袁隆平的祖先袁敖是崇仁人,官至北宋大司马,与九子演绎“一门十进士”科举传奇。袁老系袁敖第八子后裔。2013年至2015年期间,袁老为支持祖籍地农业发展,曾特意将第四期、第五期1000公斤超级水稻攻关试验项目放在该县,并应邀担任高级顾问,亲临现场指导。(记者 童梦宁)

53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