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青海海西3月8日电 题:青藏铁路“清沙人”:风沙不止 清沙不停
作者 祁增蓓
凌晨6点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只有点点亮光,整个城市还在沉睡。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德令哈工务段饮马峡桥隧车间的20多名桥隧工早已洗漱完毕,吃过早饭后,他们将前往沙害地点进行清沙“天窗”作业。
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的青藏铁路,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其中锡铁山至达布逊区间位于青海省海西州,区内高寒干燥,大风频繁,风夹杂着细沙,很快就会在铁路肩、道心中积上一层厚厚的沙土。
图为桥隧工正在进行清沙工作。 祁增蓓 摄
尽管采用了挡沙墙、“草方格”“盐方格”等一系列防沙治理措施,但风不停息沙不止,风沙侵入线路,对线路设备正常运行造成了严重安全隐患。
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德令哈工务段饮马峡桥隧车间主任杜领通说:“每年春运,正是风沙季,除了清冰,我们还要清沙。”
说话间,“清沙人”乘坐工程车动身了,近2个小时“搓板路”让早起的他们在车上睡个“回笼觉”。
图为桥隧工正在卸沙。 马铭言 摄
上午10时20分,随着饮马峡桥隧车间饮马峡桥隧养修工区现场防护员郑旭喊出那句“上行无车,下行无车,可以上道作业。”清沙“天窗”作业正式开始。
为了能在有限的“天窗”时间内尽可能多的清理积沙并巩固清沙效果,一部分“清沙人”负责把路肩的细沙装入编织袋,扔出网围栏,另一部分则负责将沙袋装车拉到50米以外的挡沙墙后面卸掉。
图为桥隧工下道避车。 祁增蓓 摄
尽管清沙过程中大家都全副武装,但细密的沙子还是会钻进头发、耳朵、鼻孔和嘴巴里,俨然一副“兵马俑”的样子,仅是拍拍身上的衣服,就能下一场“沙雨”。
中午12时20分“天窗”时间结束,清沙作业接近尾声,2个小时的“天窗”时间内,他们共清沙2000余袋。
图为“清沙人”正在吃午饭。 祁增蓓 摄
饮马峡桥隧车间饮马峡桥隧养修工区工长范志孝组织大家陆续撤出网围栏,人员机具清点完毕后,“清沙人”便自觉围成一圈坐在了茫茫戈壁滩上,“享用”着自带午餐——馒头咸菜。
“所幸今天的风不大,不然清沙的进度缓慢不说,效果可能也不尽如人意。”范志孝边啃干馍馍边回忆,有时装好的沙袋往外扔时就会被大风刮回来,沙子四处飞,令人更无奈的是第二天他们再来,前一天所清理的路段又被沙子覆盖了。
“感觉在做‘无用功’,之前做的活基本白费。”范志孝说,“但每每想到我们做好清沙工作,保证铁路行车安全,才能让千千万万人平安回家。”
回去的路上,范志孝和工友们在颠簸的车上睡着了。外面风沙又起,杜领通思绪满怀,“不知道清理好的路段能保持多久,但风沙不止,清沙就不会停。”他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