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着名校牌子,收费高,却很孬!有名无实的“冠名办校”值得警惕
“公办民助”“名校办民校”“联合办学”……各类冠以名校招牌的合作办学遍地开花。仅在西南某省会城市,当地教育部门的不完全统计显示,2014年以来,全市通过政府、企业与省外教育资源优质的学校开展的各类联合办学学校报备数累计达200多所。
半月谈记者在多地采访了解到,一些名校合作办学过程中出现“冠名办校”“挂牌办校”有名无实、地产商办校成“售楼招牌”等问题,由此带来加重学生家长经济负担、引发社会纠纷矛盾等问题,亟待加强引导规范。
“冠名办校”有名无实,名校招牌成“售楼招牌”
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所谓的名校合作办学往往有名无实,与名校教育资源毫不沾边。以北大附属实验学校为例,该校在全国有多所分校,这些学校的办学简介中写着“与北京大学联合办学”“秉承名校理念”,校徽也与北京大学雷同。
“虽然挂着北大的牌子,实际上跟北京大学没什么直接关系。”福建一所北大附属实验学校负责人告诉半月谈记者,学校是由福建某集团出资与北大集团旗下“北京北大附属实验学校”合作成立。根据签约协议,该集团向北大青鸟支付品牌冠名和管理费用,但收完钱后,后者对学校并未有实质性的指导和资源投入。
当地教育部门规划科负责人说,北大附属实验学校是市政府引进的名企业办名学校项目。“我们在学校落地时也曾询问过冠名问题,对方的解释是学校冠名的这个‘北大’不是北京大学,而是和北大旗下的校企合作,就用了这个名称。”
还有的名校合作办学质量良莠不齐,效果不尽理想。2011年以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先后在贵阳市观山湖区和贵安新区开办实验学校,两所学校均是与当地政府合作创办的公办学校,其中一所在当地拥有不错的口碑,而另一所的社会认可度相对不高。有家长质疑:“同样是北师大附中的牌子,按道理,输出的教育理念、管理模式应该都是相同的,办学质量为什么有差别?”
一些地方还出现房地产企业参与合作办校的现象,名校招牌成为“售楼招牌”。在重庆,一些公办中小学名校与房地产开发商合办民校,由开发商把学校修好、硬件设施配齐,学校则出让校名冠名权,以师资和品牌、管理等无形资产入股,再派出校本部师资和管理队伍进驻办学。多名置业顾问向半月谈记者透露,业主子女可优先入读名校就是楼盘的最大卖点,带学位的房源不仅“一房难求”,房价也比周边楼盘高出30%甚至一半以上。
“名校光环”加持高收费、高价学位房
与教育资源优质富集的名校合作办学,在一定程度上对提升地方教育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种发展教育的“捷径”。但在合作办学过程中,一些冠名挂牌行为出现“变形走偏”,由此带来的问题不容小觑。
伴随着冠以各类头衔的“名校”出现,高收费、高价学位房等现象随之而来。有了“名校光环”加持,冠名挂牌学校的各类收费自然不菲。半月谈记者在重庆、福州等地了解到,这类学校的收费从每年两三万元到10多万元不等。一些家长别无选择,只好花更多的钱去享受原本是“公益性”“普惠性”的义务教育。
“为了让孩子中小学上个名校,只好硬着头皮去抢名校合作开发商的高价学位房,花费少说也得上百万元。”重庆市民林勇说,更省钱的办法是通过交择校费进入名校,至少也需要10多万元,且名额有限,“花钱都不一定能抢得到”。
除了加重家长经济负担、加剧社会焦虑,名校合作办学过热还容易影响当地教育生态平衡。重庆市一所民办校负责人告诉半月谈记者,挂着名校招牌的冠名学校入场后,借助“名校光环”加持,与真正的民办学校抢夺优质生源,使得民办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被挤压。
此外,一些名不副实的“联合办学”还容易因管理不当引发其他矛盾。此前,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的融创万达文旅城采用与名校“联姻”的方式,引进南开中学合办民校。消息传出后该楼盘销售情况火爆,但由于当地教育规划调整,引进的名校落了空,由此引发数百名业主维权。
一名教育系统干部说:“与名校合作,打造好的学校还好,有的只是单纯地挂块牌子,是典型的‘挂羊头卖狗肉’,很容易引发矛盾。”
亟待规范名校合作办学
“真正的名校合作办学,应该使得学校管理、师资等教育资源共享互通,既要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也要带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张荣伟认为,各地应对名校合作冠名现象加强规范,严格把关、加强监管,防止名校合作办学“野蛮生长”“变形走偏”。
针对这些问题,一些地方已经采取了相应举措“正本清源”。重庆市2019年针对“名校办民校”现象出台政策,要求公办中小学不得新参与举办民办学校;湖南省长沙市2020年底暂停公办学校托管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审批,同时明确规定集团化学校合作时限一般为6年,每所优质学校集团化办学规模应控制在10所左右。
“这些政策有助于将名校母体与冠名学校进行分离,促进公办、民办学校各归其位,帮助学校树立内涵发展意识。”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副研究员罗士琰建议,教育部门还应对新办冠名学校加强督导,提高基础教育的整体质量。
贵阳市教育局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说,冠名挂牌、联合办学只是提升办学质量的路径之一,扎扎实实练好教育基本功更重要。只有抓住加大本地教育投入这一根本,努力提升自身办学力量,才能让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落地生根。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