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北京顺义的核酸采样人:零下10℃采样,一个月完成40余万例

2021-02-02 10:35 新京报   苏亦瑜  阅读:1094 

  顺义城区的核酸采样人:零下10℃采样,一个月完成40余万例

  取拭子,伸进咽喉采样,装进试管,手消毒,再等待下一位。

  这几道咽拭子采样的程序,顺义区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称卫生中心)的医护们在过去的一个月里,经历了40余万次。

  2020年12月25日,顺义区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随后,顺义区进行了全员核酸检测。今年1月10日,顺义区再新增了1例确诊病例与4例无症状感染者,随即宣布开展第二次全员核酸检测。

  由三个街道组成的顺义城区是全区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在两轮全员检测中,负责这一地区的卫生中心医护几乎全员上阵,在其他医院医护人员的支援下,完成了城区内近18万人口的采样工作。

  1月26日,卫生中心主任赵立华出示的数据显示,截至当日,顺义城区已完成406298例核酸采样。

  “我们这一个月都没有休息过。”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赵立华嗓音沙哑,这段时间与辖区内居委会对接工作让她累坏了嗓子,但话里的精气神还是未减半分。

  集合

  多穿点衣服,来防保科

  2020年12月25日清晨5点多,还在睡梦中的田静接到赵立华的电话:多穿点衣服,来防保科集合。

  虽然没有交代任务,但田静已经猜到了大概,“是不是又要采样了。”

  田静是一位卫生中心的护理。在去年6月北京疫情发生时,她和同事一起对顺义城区快递、商超等重点人群进行了核酸采样,每天采样几百人,算是“老兵”。

  此次的任务是,位于胜利街道的义宾南区甲一号楼出现一例疑似病例,要对整栋楼所有居民进行核酸采样。

  到达现场后她发现,甲一号楼已被封闭了起来。

  楼下的一处岗亭内事先用84消毒液喷洒消毒。里面放置了四包封装好的防护物资,每袋里面有防护服、帽子、口罩、鞋套等。岗亭被封闭起来,等待田静和其他同事进入更衣。

  这天早上,田静没吃早饭就开始工作了。

  她告诉新京报记者,去年夏天新发地市场发生疫情的时候,如果工作前进食进水,就可能因为上厕所浪费一件宝贵的防护服。“不知道这次防护服短不短(缺),我就没吃早饭。”

  这天北京最低气温只有零下4摄氏度。赵立华反复叮嘱田静多穿点,还给护士们一人发了件新的羽绒服,田静则在防护服里套了两件羽绒服。

  在决定这么做之前,她有过一阵短暂的纠结:一会儿是入户采样还是在楼下集中采样?如果入户采样,防护服内可能因为太热而产生蒸汽,遮蔽护目镜。

  采样

  宁可缓慢,不容做错

  社区人员在楼下摆了4张桌子,对庭院周边进行环境消毒。待采样人员坐定,检测开始了。

  楼里的住户一家一家出来做核酸。为避免可能存在的交叉感染,社区人员的组织方法是“回去一户,出来一户”。每完成一户的检测,就对场地进行消毒,防止气溶胶感染。

  这栋楼的采样对象,每个人都可能接触过阳性病例。

  防保科科长叮嘱田静,“宁可缓慢,不容做错。”为了检测结果准确,田静按照培训时学到的操作规范,将拭子深深探下去,擦拭咽后壁两侧的咽腭弓,“两边都要采到。”

  并不是每位采样者都配合工作。在田静旁边一桌,有位护士觉得第一次采样没到位,想再做一次。对方是个上年纪的大爷,逮着小护士一顿数落。好在最后,那位大爷又接受了一次采样。

  检测从上午一直做到下午1点多。

  最后,田静和另一位护士一起,到那位阳性病例的家中对其同住者,以及内部环境进行采样。

  她们先对单元楼的铁门、住户门外的楼梯扶手进行采样,再进到家里,对该病例的厕所、厨房、使用过的电脑、遥控器等继续进行采样。采样部位是物件和手接触的地方,比如遥控器的握把,按照Z字型手势擦拭采样。

  田静记得,自己总共采了二十多个环境样本。

  在12月25日之后,田静还来过三次封闭中的甲一号楼,每次都是对全员进行采样。她并没有记住某个住户的脸孔,但记下了整栋楼的检测人数是204位。

  普采

  一场硬仗打响了

  25日晚间,卫生中心主任赵立华接到了顺义区全员核酸检测的通知。

  她的任务是,从26日开始,三天内完成城区内胜利、光明、石园3个街道约18万常住人口的全部采样工作。

  留给她的准备时间只有十几个小时。

  25日晚上,赵立华和七八名同事一起给医护分装防护物资,一人一袋。袋里装了防护服、口罩、手套、护目镜、酒精喷雾等。细心的赵立华发现,有的拭子使用前要从中间撅开,但太硬了,于是配了把小剪刀放进物资袋里。

  将防护物资分装的好处是避免拿物资的混乱场面。

  在卫生中心外,54个城区居委会的采集点也在搭建当中。25日晚间,赵立华和同事们奔赴几个采样人数上千的大型采集点,确保布局和流程符合院感标准。

  “从哪边进去,怎么登记,怎么排队,然后在采集了之后,人员怎么出,不能交叉。”全部安置妥当以后已是凌晨3点。

  26日上午,一场硬仗打响了。

  一清早,所有医护全部到岗。辖区内有54个点位,赵立华的设想是,平均每个点位安排4至6人,小的点位安排2至4人。

  赵立华希望每个点位都安排三班轮换,让医护得到充足休息。她飞快地给记者算了笔账:假设1个街道20个点位,同一时间每个点位平均2个人,总共40人一班,三班要120人。

  然而,卫生中心只能出动100人左右。而这是建立在卫生中心和下属15个服务站抽调全部人手,仅保留药房值班人员和2名坐诊大夫的情况下。因此,人手短缺是必然的。

  那天上午,卫生中心所有人员基本全部派出。在下午的换班时间到来前,她需要“呼叫增援”。

  所幸,她得到了顺义区卫健委与北京市卫健委的支持。来自其他医院、卫生院的援军很快到达,最后,共有三四百名医护投身到顺义城区的普采中。

  支援

  人家帮了咱们,咱们不能不帮别人

  普采第一天,田静的工作地点是义宾街社区的一个广场。一位居委会主任告诉她,这个点位接受采样的人数有5000多。

  普采采用1:10比例,每十人的样本放一个试管。现场搭起两个帐篷,用隔离带分隔出检验通道,地上画上了一米线。

  由于采样比例增加了,田静必须左手握试管,右手接过搭档递过来的拭子,进行采样。在一根试管装完10根拭子之前,她不能放下试管,以防试管里的保存液倾倒出来,或拭子接触到桌面。

  几天下来,田静至少经手了上千例采样,没有出现一例失误。

  手冷,是一线采样人员最大的苦恼。

  12月末,卫生中心医护人员张美娟在华联商场进行核酸采样。那天的最低气温已跌至零下6℃,采样现场没有搭设任何遮挡物。每次采样结束,搭档都要在她手上喷洒酒精消毒液,而她需要等待酒精风干才能进行下一例采样。

  隔着两层橡胶手套,热量不断从她双手向外发散,“就跟冰窖似的。”工作结束后,她和同事们的手一个个都冻肿了,疼了好几天。

  今年1月10日,顺义区再增1例确诊病例与4例无症状感染者,顺义区随后宣布,将继续开展第二次全员核酸检测工作。赵立华派了田静等10名医护前去支援,“人家帮了咱们,咱们不能不帮别人。”

  眼下,卫生中心正在对各居委会排查出的漏测漏检人员进行集中补测,并对河北相关人员,入境人员,以及集中隔离、解除密接人员进行核酸检测。

  赵立华所在的一个工作群中,顺义各社区卫生中心的负责人每天都要向上汇报当日检测的样本数。城区卫生中心上报的数字往往是最多的,少则两三百,多则上千。

  采访间隙,赵立华又接到两个居委会打过来的电话,又发现了存在漏测的居民。“这都什么时候了,怎么还不检测呢?”嗔怪几句后,赵立华又投入到工作中。

  新京报记者海阳 实习生牛清妍 【编辑:苏亦瑜】

51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