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岁去支教晚吗 浙工大网红宿管大叔昨晚去井冈山
3年在朋友圈写下18万字,他说:我要“点亮”自己的生活。儿子赞他:没有在窘迫、孤寂和劳累的生活中丢掉对生命的热爱。
他就是刘诗晖。4年前,从江西吉安一所乡镇中学退休之后,他来到杭州,成了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男生宿舍楼的宿管员。
有些人对生活的热爱不会因为年龄而停止。今年63岁的他,这次要去井冈山一所学校支教。
昨晚,他坐火车出发。“那边支教志愿者的年龄上限是65岁,我还有两年的时间。我的身体棒棒的,我每天坚持学习,我还考了驾照,我已想了许多许多自己可以做的事,我可以的。”
许多学生悄悄送来小礼物
并附上祝福:山水迢迢,先生珍重
12月26日,是刘诗晖作为宿管员值班的最后一天。像往常一样,在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学生公寓家和东苑18楼,他笑着跟进进出出的孩子们打招呼。
浙工大是刘诗晖小儿子读研究生的学校。4年前,他想感受儿子读书的氛围,加上学校刚好缺人,刘诗晖应聘成了一名宿管员。
因为曾是乡村语文教师,他很快就和大学生们打成一片。600多名学生每天进出,大部分都会亲切地喊“大爷好”、“刘叔早”。同学们遇到难题,也会找这个刘叔帮忙,考试考砸了或者失恋了,都会和他说道两句。
这一次离开,刘诗晖舍不得的不仅仅是“东18”的每一个角落,还有每一个学生。
有学生送来两盒茶叶,并提早预约:“明天下午我会来送你,帮你运行李。”有女生买了一盒新鲜葡萄,让刘叔在路上吃,并陪着他最后看了一次公寓楼外的腊梅。有一位大一新生悄悄把一枚印有“浙江工业大学”烫金的精致书签放在刘叔的值班台上,并写下一句话——山水迢迢,先生珍重!
微信上还有很多同学发送的送别祝福,刘诗晖都来不及回复。
孩子们的这些祝福,刘诗晖都珍藏了起来,他说:“当宿管的最后一天里,我能有一个个这样的小欢喜,让我感到很温暖,很幸福。”
向偶像陈立群看齐:
胸怀像大海一样
当年,刘诗晖的爱人在杭州打工,一到暑假,他也跟着过来打工。在吴山广场的小绍兴酒楼,他做过跑菜工,一个人管大厅和包厢。他也去过制衣厂做工,体验过无数个加班日。在刘诗晖眼里,这些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多是为了体验,站在不同职业的角度去体会每一种生活。“这是宝贵的财富。”
去支教的想法,早在他退休的时候就有了。“我听过支教模范陈立群校长很多讲座,他是我的偶像。”刘诗晖说。
今年8月,他让公寓楼的大学生帮他网上报名支教井冈山一所学校,没过多久,当地教育部门批准了。今年10月,他特意去了一趟学校。条件比想象中要艰苦一些。
钱报记者联系上井冈山当地的学校校长肖文纬。他说,因为学校发展很快,学生很多,教师力量还是缺乏。今年,他找了19名代课老师和支教志愿者,刘诗晖就是其中一位。“他充满热情,之前还特意来学校看过,说自己能吃苦。对我们年轻教师还是很有榜样作用的。”
远在乌鲁木齐的大儿子和广东的小儿子,一开始并不支持刘诗晖这个“任性”的决定。“那边离我们老家开车过去也要两三个小时,天气不好,你又那么怕冷,就别折腾了。”大儿子如是劝说。可是刘诗晖的坚持,很快让儿子改变了想法。“我爸做教师几十年了,一腔热血,他想要发挥余热,我们也拦不住,只能尊重他。到时多去看看他。”
刘诗晖让家人不要担心,他拿出今年的体检报告,“喏,每一项都很好,医生都说棒棒的。”
在工大这些年,刘诗晖跟着学生们一起锻炼,他说自己会唱歌、拉二胡、弹电子琴,这些都能在支教的时候派上一定的用场。
今年9月30日,刘诗晖花5000多元买了一台电脑,让大学生教他做课件,他慢慢学、慢慢记,现在已经做了十多个课件。
刘诗晖乐此不疲:“等我做不动了,我就安安静静写自传,我想像陈立群校长一样,做一个胸怀像大海一样的人。”
本报记者 杨茜 【编辑:李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