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这些“守”艺人,为我们守住了那些传统年味

2020-01-24 10:53 共青团中央    阅读:1524 

俗话说,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

很多人都说,如今过年没有年味,但我们不妨把眼光从酒桌上挪开,投向这些传承传统手艺的匠人们。

剪窗花、捏面人、绣新意,本就是年俗的一部分,这些为我们守住年味的手艺人,他们这一年经历如何?他们的新年怎么过?

给传统面人艺术,加点“互联网”年味

郎佳子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人郎的第三代传人。 他在思考,怎样让传统传下去。

在郎佳子彧的记忆里,小时候的春节比现在多了一丝传统的年味。小时候的他最喜欢去庙会看别人捏面人,虽然师傅们为了做得快,成品有些粗糙,但他还是看得津津有味。而现在,庙会中早已没有了面人师傅的身影,而他也好久不去庙会了。

但是今年,他想让这门传统手艺,重新回到人们的春节生活之中。他说,民俗来源于生活,最终还是要走到生活之中去。春节来临之际,郎佳子彧走进社区,让社区居民们亲手感受这门传统民俗。他特意选择了一些简单、易上手的新春形象,如送福金鼠、幸运锦鲤、超大红包等,手把手地教给大家。精湛的手艺和耐心的指导,吸引了各个年龄段的居民,一时间,社区中人满为患,处处洋溢着欢乐的新春氛围。

现场的老人们纷纷感叹,没想到时隔多年,还能再见到小时候常见的面人。其中一位老人说:“有了这些传统年俗手艺人的到来,这个春节年味浓了!而且这手艺呀,就要年轻人来继承,今天他教我们捏的面人,题材新颖,孙子也喜欢!”

在郎佳子彧看来,小时候的面人之所以流行,是因为面人都是大家喜闻乐见、贴近生活的角色,而现在,面人成为了一门传统艺术以后,似乎离大家的生活越来越远了。为了改变这一情况,郎佳子彧做了很多努力。 2019年,郎佳子彧选择在短视频平台上传播面人文化。他说,短视频是最新最热的传播方式,可以让面人接触到各行各业的人,这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是非常好的。为了能进一步加大传播力度,郎佳子彧在选题上也花费了很多心思,为了让面人贴近大家的生活,他将传统技艺与最新最热的题材结合,创造出属于当代的面人艺术。在他记录的短视频中,不仅有流川枫、蜘蛛侠等经典漫画形象,还与时俱进地制作了哪吒、80万天价球鞋等又新又潮的大热形象,甚至有些视频一出,就获得了10万+的点赞。

郎佳子彧早已把传播面人文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当成了一生的事业。今年的一次短视频峰会,让郎佳子彧看到了传统艺术走向大众的希望。峰会现场,他展示了和父亲一起制作的面人作品《看见》,在场观众都对这门艺术展现了极大的热情,这让他觉得非常开心。不仅如此,他还见到了很多在短视频平台中的非遗传承人,看到了他们为传播传统艺术文化做出的努力,这些让他倍感欣慰。

郎佳子彧认为,现在大家对于非遗传统文化的认知已经很高了,但真正愿意学习的人还是很少。新的一年,他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传承传统文化的事业中,用年轻人的视角看待传统文化、创造传统文化,为传统文化赋予新时代的形象与内涵。 “我们是中国的未来,未来不能没有传统文化。” 1000年前的扬州剪纸,怎样过今天的年? 到了年底,年过70的张秀芳奶奶一下子忙碌了起来。 每年春节,她都有一件必须要做的事,那就是带着自己的学生们剪窗花、剪福字,送给社区里那些需要帮助的老人们。在她们的手中,不仅有代表年年有余的鲤鱼、代表健康长寿的仙桃,还有一些新图样,锦鲤、红包灯都是她新创造的剪纸题材,张秀芳说,“我们要让中国的传统文化,承载新时代的形象,在纸上活起来”。 

在李白与苏轼生活的岁月里,“剪纸报春”也是他们过年的必需品。 扬州剪纸,始于唐宋,作为中国南方民间剪纸艺术的代表之一,一直以精巧雅致的构图、清秀流畅的线条而闻名。作为扬州剪纸的非遗传承人,张秀芳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更多人看到扬州剪纸、喜欢扬州剪纸。 

去年10月,张秀芳奶奶听说短视频平台可以让更多人看到扬州剪纸,虽然她完全不了解什么是短视频,但她还是让自己的孙女制作了一支,并上传到了网上,没想到竟然获得了很多人的喜欢。短短几个月已经收获了三十几万的粉丝,好多人跟着孙女一起喊她奶奶,总是催着她发视频,年轻朋友们这么喜欢传统的扬州剪纸,让她感到既惊讶,又开心。

张秀芳奶奶说,真的很感谢有这样一个和年轻人沟通的平台。“当传统手艺与年轻人碰撞在一起时,才会让传统手艺有新的创新,只有和时代融合在一起,这门手艺才能被大家记住,这才是真的传承。”

2020年,奶奶准备在短视频平台上开设剪纸班,打破距离的限制,让更多人可以学习扬州剪纸,把这门老祖宗的手艺传承下去。张秀芳奶奶说,传统手艺不是旧的艺术,而是跟随时代不断发展的艺术。希望有更多年轻人来学习扬州剪纸,学习中国传统艺术,只要大家愿意学,她就愿意教,绝对一分都不会藏!

诞生在公元前的苏绣,迎着新时代的年俗飘扬

苏绣自诞生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也是新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春节将至,苏绣非遗传承人姚建萍老师正在紧锣密鼓地工作,今年她设计绣制了一款金鼠绣屏《福鼠运财》,带着它给亲戚朋友拜年。 2019年对姚建萍老师而言,是忙碌但收获颇多的一年。这一年,她举办了6个大型展览,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锦绣中华江苏刺绣艺术精品展”,展览中不仅有自建国以来的刺绣大师,还有一大批90后新生代刺绣人,文化有传承,这令她十分欣慰。

 除此之外,让姚建萍老师印象深刻的,还有“非遗合伙人”活动,这个活动让苏绣文化搭载上最新的媒体,用有趣、美丽的视频,让更多人接触到苏绣,让苏绣走出苏州,走向世界。

在短视频中,姚建萍老师不仅会展示自己团队创作的优秀作品,还会教大家一些简单的苏绣小知识,让更多人通过短视频平台了解苏绣。姚老师说,短视频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传播方式,能看到年轻人们对苏绣的好奇心,感觉这门手艺也焕发了年轻的光彩。 春节,不仅是传统手艺人们的重要节日,更是全世界中华儿女共同的节日。

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节也有了新的面貌。曾经,想要在春节与家人团聚,需要凌晨三点在售票厅排队,而现在,反向春运让团圆变得更加轻松与温暖;曾经,每到春节要跑遍超市才能买到红包用于大年三十(春节)给家人包红包,而现在,与家人们一起在网上抢红包,成了大家的新选择,传统的春节向世界展现了全新的面貌,传统手艺更是如此。 在小孩子手里,面人哪吒与敖丙正在陈塘关交战;在窗花上,锦鲤正为孩子们发放新春红包;在绣屏上,金鼠正在为全国人民送福献礼……通过短视频,我们能看到更多的非遗传承人,能看到非遗艺术的发展,更能看到当代中国全新的文化风貌。

当一个外国朋友,问你“什么是中国年?”

你可以拿出这些短视频骄傲地说:“这,就是中国年!”

(来源:共青团中央)

24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