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棠荫新貌

2020-12-18 07:01 江西日报    阅读:2506 

  题记:

  “明年上国春应早,棠棣阴中诗更好”。

  湖面波光粼粼,船迎着太阳航行,身后棠荫岛的轮廓逐渐模糊。岛上两天采访的感受,像船后翻滚的浪花,涌上心头,难于平复。

  2007年12月、2010年2月,记者曾先后两次来到都昌县,登上小岛采访,这个曾经许多人一辈子“不想去也不敢去”的地方,十余年来特别是近5年来面貌日新月异,如今已成为鄱阳湖水文水生态和水环境研究基地。在极不平凡的2020年,岛上的人们抗击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战胜了鄱阳湖流域超历史大洪水,全面实现了禁捕退捕、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

  时间的日历即将翻开新的一页,驻守岛上的水文人、世世代代以捕鱼为业的渔民,有着怎样的经历和感悟呢?12月5日,记者登上小岛采访,又一次走进他们的生活。

  出 发

  鄱阳湖上的风呼呼刮来,异常地冷。往年,冬季前往棠荫岛惯常的办法是绕道都昌县周溪镇,再摆渡或步行上岛。

  “今年那边摆渡船半停半开。”棠荫水文站站长吴兆福在电话那头说,这两天他正好在余干县康山水文站安装低水位监测终端,等他返航时可以随他搭乘小艇上岛。

  在康山大堤等了两个多小时后,瑟瑟发抖的我们终于出发了。极目远眺,天高地阔,湖水静流,正准备掏出手机拍照,刚出发的快艇就冲上水底的一处沙洲,大家齐刷刷一个趔趄,幸好驾驶员把住了舵,有惊无险。

  鄱阳湖“高水是湖、低水是河”,快艇沿着低水位时的主航道向前进发,两边沙洲上不时飞起成百上千只天鹅、大雁之类的候鸟。今年12月鄱阳湖水位较去年同期偏高1米多。2007年12月鄱阳湖出现极枯水位,记者第一次步行上岛,一路上脚踩湖底蚌壳咯吱作响,头顶成群的候鸟在大风中飞过。

  天色渐晚,快艇飞速向前,远处蛇山岛依稀可见。蛇山岛在棠荫岛东南3公里外,这一带水域位于九江、上饶和南昌三市交界处,更接近鄱阳湖主航道,近年来水文监测研究基地的重心渐渐转移到蛇山岛上。如今岛上设立了棠荫水文站、鄱阳湖水文生态监测基地和鄱阳湖综合执法基地。

  “今天晚了,我们先在蛇山岛上住一宿,明天再上棠荫岛。”吴兆福说。棠荫岛已近在“咫尺”,夜间一眼望去,岛上灯光依稀可见。鄱阳湖上的夜空,星星格外明亮,湖区深处不时传来候鸟的鸣叫声……

  变 迁

  棠荫岛、蛇山岛一带是赣江南支、抚河、信江、饶河等省内河流汇集之地。由于远离湖岸,这里的水位、水质监测不易受周边环境影响。上世纪50年代起,棠荫岛就设立水文站,岛上的水文人就一直守护着这“一湖清水”。

  22.58米!今年汛期鄱阳湖流域发生超历史大洪水,棠荫水文站水位也刷新了历史纪录,比1998年水位高出0.01米。抗洪期间,鄱阳湖水文人没日没夜地奋战在水文监测一线,一项项精准的数据为抗洪抢险提供关键决策参考。

  以往每到冬季,水文人需要花上1个多小时,在滩涂和湖水里行走两三公里才能到达规定监测点。如今,鄱阳湖水位监测有了质的飞跃,湖区全面安装了水位、水情等监测仪,足不出户就能第一时间掌握鄱阳湖实时水文数据。插上“信息化”翅膀也给水文人的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12月4日,鄱阳湖棠荫站水位仅11.37米,较年内最高水位落差达11.21米。“今年超高水位洪水快要漫到水文站的院子里,但我们打赢了抗洪抢险这场硬仗。”吴兆福说。记者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两层楼房前,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正高高飘扬。迄今,棠荫水文站已先后有3名职工被评为全国水利系统等省部级劳模。

  登 岛

  终于要上棠荫岛了!第二天上午,一辆水陆两用的越野车过来接我们。鄱阳湖水位持续下降,蛇山岛与棠荫岛之间,变成了滩涂、泥地,如果步行必须穿上整套下水裤装备方能通过。

  棠荫岛就在眼前了。10多年前的景象浮上心头:水文站上世纪60年代初修建的小楼里摆设陈旧,值班室里悬挂着蚊帐,墙上张贴着防汛工作守则,挂着历年的奖状和奖牌。

  如今,这里建起了江西省水文水资源研究院、水利部鄱阳湖水资源水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两大基地——崭新的办公楼、设施齐全的生活区和现代化的科研设备等一应俱全。目前,许多科研设备正在调试过程中,未来将会有更多水利专家学者来此开展鄱阳湖监测研究。吴兆福由衷地说:“近10年来特别是‘十三五’期间,棠荫岛一带历经巨大变化,这是江西水利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更是国家综合实力的真正体现。”

  然而,让记者略感遗憾的是,原先水文站两层的旧楼已经被夷为平地,只能从保留的一棵梧桐树、两口老井中,找寻当年老一辈水文人筚路蓝缕的艰辛与坚守。

  希 望

  棠荫岛由4个小岛组成,中间堤坝相连,岛上有个渔民村,相对封闭、资源有限。

  往年这时候正是渔民丰收的季节,如今全面实施禁捕退捕后,渔民村绝大部分渔民在党委和政府的帮助下离岛上岸、转产就业。然而,对于世代捕鱼为业的渔民来说,上岸转产的路十分漫长且并不轻松。村干部王和珠告诉记者,村里渔民多是子承父业、世代捕鱼,文化不高,技能单一,年龄又偏大,很难适应外出务工的生活,往往面临着“离水”就失业的现实难题。希望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能为渔民上岸转产就业提供更加精准的支持和帮助。

  在王和珠看来,着眼长远,走出孤岛是渔民们寻找新出路、创造新生活的必然选择。“外面的世界更精彩,特别是年轻人就业机会更多,孩子们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近年来,村里每年都有三四个孩子考上大学,这让他感到十分高兴。

  行走岛上,记者还巧遇了十年前借宿其家的渔民段平根,他高兴地说,如今他和村里近20名渔民被岛上水文水生态研究基地聘用为员工,每月有四五千元收入。

  又到了返程的时候了,鄱阳湖上浮光跃金、长烟一空,大群大群的候鸟正飞来这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地方越冬……

  记者手记:

  鄱阳湖湖心这个小岛——棠荫岛见证了近10年来特别是“十三五”时期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历了战洪水、抗疫情,见证了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开启、渔民上岸转产就业的艰难转型。“人歌人哭水声中”,岛上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的经历,正是我们身边千千万万普通人的经历,他们牵挂在心的柴米油盐、他们的喜怒哀乐,也正是亿万普通百姓的关心和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胜利在望、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间节点上,展望未来,我们坚信,进入新发展阶段,棠荫岛上的人们必将与全省和全国人民一道奔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李冬明)

43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