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州本土作家张淳长篇小说《打春》出版。“打春”是北宋习俗,指鞭打土塑春牛的一个仪式,寓意勉力于春耕,共盼收获。宋朝曾在中国古代海洋史上留下惊艳的镜头,《打春》则选取了北宋前期作为横截面,以长篇小说的形式讲述平凡人的奋斗史。该书展现了千年之前海上贸易的盛况,也融入了北宋经济史中的几个典型素材,尤其是小说中关于广州的部分值得一读,比如介绍素馨花来自外蕃,广州的仕女们都流行戴素馨花。宋时广州白田镇,遍地素馨花田,成为花城广州早期的花市基地。故事以素馨进行点染,让那些离愁别绪变得克制,平淡而悠长。
《打春》 张淳 著 广东旅游出版社
素馨花
书中的“交引铺”离“证券交易所”有多远?
北宋东京可能存在“证券交易所”吗?《打春》沈家交引铺有几分史实?
据历史记载,在成都发行官方交子之前,北宋政府其实还发行过其他有价证券:交引。一类是进口品提货券,宋朝廷垄断了进口品香药犀象的批发专营,一开始是把东西从广州纲运到河南的东京城,由于纲运不断出事,东京改变做法,只卖香药钞,商人拿着香药钞到广州提货;一类是军需抵换券,例如茶引,起端是西北边境军需后勤保障不断闹幺蛾子,宋朝廷觉得又是采购又是运输太麻烦,就鼓励各地商人运输粮食到边境。军队收到粮食后发给茶引,商人凭茶引去湖南等地提茶。
但是后来扩大化了,交引的种类远不止这些,跟军需、进口无关的都有。百姓也可以买卖交引。一些百姓去边境卖粮获得香药钞、茶引,但他们并不做这个生意,如是北方人,又不想跑去南方拿茶叶,就把券卖给交引铺。甚至,宋朝廷缺乏铜钱,还给士兵发香药钞当工资,结果还是得去交引铺。
这个交引铺,就有了“炒作”这些有价证券的可能性。
小说中,女主人公沈阿契的二哥沈志武在得知“交引”即将大行于世之后,察觉先机,在东京城的“金融街”界身巷开了一间交引铺,来福和得财两个伙计成了忙碌的柜台人,买卖交引的人常常排长队。排长队的人中也包括手持假的茶交引、上当受骗的老人。
呈现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岭南风”文化符号
岭南荔枝
在小说里面,岭南荔枝(果脯)是重要的外贸商品,女主人公沈阿契最小的弟弟沈志荣就是一个荔枝农,他们也与蕃商打交道做生意,并且号称:“我的荔枝全大海最好。”
潮州宋瓷
小说对潮州宋瓷的笔墨是比较多的,不少情节都跟它有关。
潮州瓷在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光时刻就是百窑村时期,主要是唐末至北宋,至今潮州韩山师范学院的后山上还留存有一条80多米长的宋代龙窑遗址。百窑村出土的瓷器中有“小洋人”“哈叭狗”等,外贸特征极强。
黄埔祈风
我们都知道,广州黄埔至今有“波罗诞”这张跟海上丝绸之路密切相关的民俗文化名片。在《打春》里面,它的呈现方式是扶胥镇(黄埔宋称)的祈风大会。在《打春》中,演绎广州五羊传说的歌舞演员,就是被卢彦昵称为“菩萨蛮”的高丽舞者“小蛮”。
韶州千年岑水场
岑水场(今广东韶关)是卢彦和沈阿契“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地方,也是故事情节发展中解决“铜钱荒”问题的开端。历史上,韶州岑水场供应韶州永通钱监、惠州阜民钱监两大钱监,是一块大宝地,也是一个不应被遗忘的货币史文化符号。
楮纸
楮纸造纸工艺已被列为非遗。《打春》中,最令人唏嘘的就是沈家谷桑林(谷桑树即是“楮”)的命运。沈阿契的父母在对谷桑林的持久守候之中,最后败给了自己的心理战。
小说将不平凡的敢为人先者与平凡人的“人之常情”进行人格叠加,提出了一个问题:树皮可造纸,纸可造币,纸币作为弱小的新生命,如何与坚硬的铜钱走向平起平坐?我们看到,个体的命运总是圆圆缺缺,而无数的圆圆缺缺却推动了整体事情一点一滴地前进。(吴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