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地革命时期,操场乡牛泥塘村白泥坳地下交通站是湘鄂赣苏区重要的地下交通站,护送了大批的革命同志及文件等往返于湘赣—湘鄂赣两大苏区之间。
完成的一次重大任务
1934年1月16日,湘鄂赣省委委员、白区工作部部长邓洪同志接受了中共湘鄂赣省委书记陈寿昌交给他的一个重要任务,到湘赣省委去向中央政治局委员、湘赣省委书记任弼时汇报工作,并将向中央的汇报文件以及有关材料请任弼时转送党中央。那时,湘鄂赣省委已经准备由万载仙源撤退到铜鼓祖庄,而后再向龙门山、云山转移,开辟赣北苏区,与赣东北苏区连接起来。要送去的这些文件就是为了让中央全面了解湘鄂赣省情况,以便对这个决定作出批示。
这项任务是艰巨的,因为湘赣省委在永新县城,距湘鄂赣省委驻地万载仙源虽中间只隔一百多里,但都是白区,且有国民党军队重兵把守、严密封锁信息传递,所有关隘要道都筑有碉堡,沿途驻守反动武装。分宜袁水以南属湘赣苏区,以北属湘鄂赣苏区,从东到西数百里,这个狭长地带为国民党统治区。
由于这次任务重大,省委专门派了一个警卫班护送他。当天深夜,邓洪带着10名警卫战士出发了。一路上,冒着刺骨寒风和细雨,黑夜行军,白天隐蔽,爬过崇山峻岭, 19日凌晨,由上高县地下交通员刘炳福护送他们到了分宜县境内的操场乡牛泥塘村白泥坳地下交通站。
△操场乡白泥坳地下交通站全貌
这个地下交通站的交通员是一对年轻的夫妻,妻子名叫胡菊华(别称“油箩蜂”),丈夫名叫周细牙。刘炳福按约定暗号叫开了门,当即说明来意。胡菊华听说有十几个人要在她家住一天,压着嗓子说:“今天不行啦,有个反革命分子就住在我家隔壁,这个反革命分子曾经参与杀害过十几名红军战士。”邓洪听了胡菊华的情况介绍后,沉思片刻,最后果断决定,于当天晚上将反革命分子进行了秘密处决。
翌日天亮后,邓洪一行在周细牙带领下,躲藏在屋后一个山洞里休息,三餐茶饭全由胡菊华偷偷送上山去。天黑后,周细牙护送邓洪等人离开了白泥坳,带着他们沿途避过几处敌军碉堡,于20日下半夜到达了袁河岸边。对岸就是湘赣革命根据地所辖范围,这里敌军防守甚严,沿岸每隔三五里就有一个碉堡,驻有重兵把守。既没有桥也没有渡船,必须涉水过河。周细牙对这一带地形比较熟悉,他找到了一处浅水滩头,带领大家很快地渡过了袁水。邓洪一行人最后如期到达目的地,顺利地完成了湘鄂赣省委书记交给的重要任务。
但是,当邓洪等人离开白泥坳后几天,村里的一个反革命分子很快向国民党驻军告了密。待周细牙回到家,国民党军立即将周细牙抓起来,吊在梁上毒打,逼他供出红军的去向。周细牙什么也不说,敌人无可奈何,只好将他释放回家。当胡菊华含泪给丈夫敷药时,国民党反动派又将胡菊华绑去,妄图从她口中探到线索,敌人严刑拷打,甚至将她八个月的身孕打得早产,胡菊华也决不屈服。敌人最后将她家的房子放火烧毁,财产全部抢走。不久,周细牙由于伤势过重,吐血身亡。她丈夫死时,家里穷得连棺材都没有,胡菊华默默地安葬了丈夫。那八个月生下的小孩子,也无法抚养,只好送给别人。胡菊华和两个大点的孩子被国民党反动派赶出家门,忍冻挨饿,为了不让两个孩子饿死冻死,她只好狠心、忍痛把这两个亲生骨肉也送给别人家抚养。由于在本地难以站脚,又联系不到组织,只好到外地讨饭糊口,在外流落一阵后,胡菊华为了找个生活归属,改嫁在万载县罗陂头。后来,她后夫死了,她就在罗陂头靠自己双手劳动来养活自己。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想起了自己的亲生骨肉和一生痛苦的遭遇,泪水就沾湿了衣襟。
千里回故地寻到英雄
1949年下半年,江西全省解放了,受尽苦难的老根据地人民总算熬出头了。全国解放后,邓洪同志回到江西任副省长,为寻找当年白泥坳红色交通站交通员周细牙、胡菊华夫妇,1949年7月,一踏上江西这块红色热土,邓洪同志就向党组织汇报了白泥坳红色交通站一对夫妇护送他们从湘鄂赣苏区去湘赣苏区的历史。不久,党组织立即派人到分宜、上高去打听“油箩蜂”(胡菊华夫妇)这一户革命群众的下落。可是,经过反动派的长期摧残,白泥坳已不是当年的白泥坳了,这里比当年更加荒凉,“油箩蜂”一家早就音讯渺茫,除有人知道周细牙是被国民党反动派拷打致死以外,对于“油箩蜂”和她的两个孩子,始终无人知道他们的下落。
△操场乡白泥坳地下交通站
但是,解放七年来,党一直在想各种办法寻找当年的英雄夫妇,到处调查了解,终于在1957年元月初,由中共分宜县委农村工作部部长黄祖德同志了解到一条线索,就是“油箩蜂”将她的大儿子周传牙被迫送给了上高县田心区下苑村一家姓曾的人家。邓洪同志得到这一报告后,立即亲自赶往上高县田心区,把周传牙找到了。周传牙离开母亲时虽不满十岁,但已懂得人事,他依稀听说母亲是被生活所迫,改嫁到万载县罗陂头。只是自己被送给别人后,20多年来从未和生母通过音讯,不知生母下落如何。
△操场乡白泥坳废弃炭井
邓洪同志又立即派人和周传牙一道去了罗陂头寻找。最后找到了,母子相逢,悲喜万状。邓洪同志要她叙述一下当时掩护红军的情景,她说得分毫不差,连那反革命分子黄园麻子尸首处置情况都说得清清楚楚,而这一事实,除邓洪同志、陈兴同志和“油箩蜂”之外,再无别人知道。当邓洪同志听到老婆婆讲到黄园麻子的尸首丢到废弃炭井中时,就激动得再也耐不住了,一把拉住老婆婆的手,说:哎呀,你救了我们这一伙的命,帮助我们完成了重大任务,党找了你七年,这下才找到了呀,你还记得吗?你当年掩护的那支红军中就有我呀。”最后,当邓洪同志征求她的意见,问她是否愿到南昌来养老时,她说:“这次党费尽力量使我一家骨肉团聚,我已感激不尽了。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还能劳动,我只想和我的传牙子在一起,就心满意足了。”
“我还能劳动“这样一句出自这一位对革命有过重要贡献而目前生活还有困难的老婆婆口里的话,是多么的豪迈啊!它表达了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老根据地人民,他(她)们过去和党血肉相连在一起,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官僚买办阶级的反动统治而斗争,今后仍将和党在一起,为建设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奋斗。当然,也正如邓洪同志所说:“党对老根据地人民是永远也不会忘怀的,像胡菊华老婆婆,过去对党的事业有很大贡献,为了党的工作受尽了反动派的摧残折磨,党和人民政府在她暮年给她应有的尊荣和照顾,也是完全应该的。”
来源:县委党史办 杨诚 曹俊、分宜先锋
编辑:黄佳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