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家在理财的时候,会发现很多平台都有一类产品叫做“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在支付宝里的稳健理财,可以看到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的年化收益率都在4%-5%。关于养老保障管理,虽然从定义上来讲,和养老有关,指养老保险公司作为管理人,接受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等委托,提供养老保障及其相关的资金管理服务。不过实际上从产品本质的角度上来讲,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就是保险公司面向个人或机构发售的一款理财产品,和养老的关系并不大。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最近在2020年金融街论坛上提出要促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健康发展的内容,受到不少关注。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其规模已超万亿元,并有稳健的收益,收益比“宝宝类”高出一截,显示出保险为民理财的能力。
设计灵活多样 收益可观稳健
在微信支付-理财通-稳健理财的页面中,点击“保险类”,可以看到按期限不同而分类的一类名字中都带有养老的产品,均为中低风险,1000元起购。其中,流动性最高的灵活申赎产品,收益率普遍为2.8%、2.9%,略高于“宝宝类”基金。其中最高的一款产品,近一年净值增长率更达7.56%。封闭1-3个月的,收益率可达3.5%附近。封闭3个月以上的,则产品收益可达4%以上;封闭一年以上的,收益率水平多在4.5%以上,部分可到4.8%、4.9%。不仅在微信财付通,在支付宝-余额宝的安稳理财产品中,这类产品也占据了一席之地。
这些产品均由养老保险公司推出,官方名称是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这类产品始自2009年开始试水的团体业务,2013年被允许面向个人客户推出。这些产品是以中短期的资金管理为主的,一般为2年期以内,定位为满足个人财富管理需求的非保本、公募性质的资产管理产品。可以简单理解为,是养老险公司开展的一种理财型业务。这是一类养老保险公司表外的公募资管产品,兼具公募公开透明和保险长期稳健的特点,产品设计灵活多样,收益可观稳健,因此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发展迅速。目前养老保障业务的规模已经有1万多亿元。同时,这个业务不仅对消费者有利,对各家养老保险公司也是重要业务。据说,这个业务为其提供了业务规模,以及比传统的年金管理业务更丰厚的管理费收入,各家养老险公司都很重视。
流动性相对差 购买门槛较低
那这类产品能不能买呢?抛去了养老这个名称以后,我们还是老三样,把它当成一款普通的理财产品,从安全性、收益率以及流动性这三个角度来分析这类产品。
安全性方面,我们先说它的背景。目前市面上拿到国家批准经营养老保险业务的机构包括8家养老保险公司和1家养老金管理公司,是以下这些:太平养老、平安养老、国寿养老、长江养老、泰康养老、安邦养老、新华养老、人保养老、建信养老金。背景方面其实是非常靠谱的,不用担心资金安全。再有就是风险程度上,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的风险等级属于R2级,这个等级和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属于同一级别,理论上属于低风险品种。另外,从历史上来看,养老保障类的产品到目前为止都是100%兑付,而且受到官方的监管。再来说说收益率,目前市场上的养老产品,一部分是净值型,展示的是成立以来到目前的年化收益,一部分是展示七日年化。不过本质都差不多,都是预期收益,最终实际的收益会和预期有所浮动,但一般而言不会差别很大,所以总的来说,1年期的养老产品年化收益率大约在4%-5%,而短期的则会更低一些,年化收益率在3%-4%。还有一个比较关键的点是流动性,养老保障类产品不同于存款产品,虽然风险较低,收益率不错,但是市面上比较常见的这类产品都是没有流动性的。所以,对于流动性要求比较高的小伙伴来说,它显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但大部分人投资不会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所以本质上也不影响配置一部分资金在里面。只不过需要注意保证自己的流动性以防万一需要急用资金。另外,关于这类产品的门槛,其实还是比较低的,1000元起就可以购买了。
需求不断增长 供给相对不足
近两年来,买了这类产品的投资者可能注意到,产品净值有了一定波动。比如有投资者说他买的××养老共享366产品,本金亏了200元,产品封闭1年,还不能卖出,心里有点慌。其实,这是因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也开始执行资管新规要求,为净值型,这与公募基金类似,有涨有跌。对于这种阶段性的净值波动,养老险人士称,如果不是急用钱的话,相信长期持有可以化解这个问题。在各类资管产品都走向净值化的趋势下,投资者要逐步提高对波动的容忍度。
据了解,个人养老保障业务的资金主要投资于流动性资产、固定收益类资产及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等。资管新规出台后,开展业务的养老险公司已在响应,按照监管要求,制定整改计划,对个人养老保障业务的存量产品梳理、压降、整改,推动产品向净值化、标准化、长期化转型。目前,整改工作已进行一段时间,并取得一定成效。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人们对养老金融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但是供给还相对不足。上面说的个人养老保障产品,种类丰富、购买门槛低、投资范围广,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风险偏好个人客户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所以有较快发展。不过,目前看,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仍偏向中短期理财,距离长期的真正的养老产品还有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