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00后“后浪”们频上新闻,让不少“过来人”们直呼厉害。先是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报考北大考古专业引发争议后,获得了不少考古和文博机构、前辈的力挺,一时间还成为“考古圈团宠”。最新消息是,雅典大学也发来公函,表示热烈欢迎她去希腊学习考古。
另一个例子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大一学生刘上自主设计了一枚火箭,并顺利完成了发射和回收的全过程。“你咋不上天呢”这句针对“后浪”们的戏言,也被这位00后潇洒变为了现实。
人们不难发现,这届年轻人中,选择不走寻常路的越来越多,他们有着自己的活法和态度。所谓有“钱途”、高“性价比”等带有消费主义逻辑的专业选择观,在他们这里似乎越来越不奏效了。
不得不承认,把专业选择与物质、实用层面捆绑起来,仍旧是社会中相当一部分人的固有观念。这一点,在留守女生钟芳蓉引发的争议中可见一斑。“她还是太年轻”“到就业的时候就哭了”等网友评论,反映的仍旧是搞考古收入不高等物质层面的忧虑。在许多人眼中,出身寒门的钟芳蓉,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高分优势,选择金融、法律等能让自己改善生活水平、实现“逆袭”的专业方向。
可是这一看似“理性”和“清醒”的分析,其实是对大众消费潮流不加反思的随波逐流。现实生活中,笔者也与不少投身金融、互联网行业的年轻人聊过,发现很多人当初选专业时并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更多是看重行业是否热门。相当一部分人并不是真心喜欢这一职业,而只是把工作视为单纯的谋生途径。由于难以从工作本身获得多少快乐,高收入和所谓的精致消费生活便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心理补偿。
细观钟芳蓉和刘上两位00后的专业选择,就会发现他们的不一样:他们没有被简单粗暴的消费主义观念轻易“洗脑”,也不会盲目选择能带来高收入的热门专业。他们敢于不走寻常路的底气,源于其很早就明确了内心的热爱与自我发展的方向。
随着互联网的发达,年轻人的视野逐渐被拓宽,也有更多机会、更早地接触到一些相对冷门的行业。比如刚上完大一就能发射火箭的刘上,其实对这一领域已有7年的关注和热爱。他把SpaceX的创始人马斯克视为偶像,也通过各类科幻电影发现并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钟芳蓉选择考古专业也非一时兴起,不同于许多人在高考后才开始了解各类专业,她很早就对考古领域萌生了兴趣,并把樊锦诗先生视为努力的方向。
从上述两位青年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在自我实现的层面上找到人生定向后,消费主义的“欺骗性”就没那么强了。当工作本身就能给自己带来幸福和乐趣,人不再需要通过消费能力来体现人生意义和自我价值,生活反倒可以变得很充实。
事实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所谓的冷门专业也大多能够让人过上不错的生活,日子不至于太过困窘。相信只要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做精做好,物质回报自然也会随之而来。因此,面对这届年轻人不走寻常路的选择,先别急着用传统观念去否定——他们很早就实现自我意识觉醒、明确自身兴趣的倾向,恰恰是最值得被点赞和尊重的。(作者:任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