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宠物“对话” 陪宠物成长
十来根木棍、几个锥形桶,在小屋内拼凑出一条3个拐角的“弯道”。小宗闭着眼睛,胳膊上绑着一条牵绳,他现在的身份是一只“宠物犬”,在女朋友的牵引下,跌跌撞撞地转了几个弯,终于到达了终点。
“做狗太难了!”小宗感慨道,这是他的第一节宠物牵引技巧课。他的老师叫大佟,是一名宠物行为训练师。
从爱好到职业
90后女孩大佟第一次接触到这个行业是因为自己的狗。大佟养了一只“万能梗”犬,名叫“泰迪”。在“泰迪”幼犬时期,不能离开主人一步,独自在家就会狂吠不止。大佟觉得自己搞不定了,求助了专业的宠物训练机构。
没有“不听话”的狗,只有“听不懂”的人,大佟这才知道狗原来也会有分离焦虑症。在老师的指导训练下,“泰迪”慢慢克服了离不开人的焦虑,大佟也迷上了这个职业,原本从事光伏行业的她转型成一名宠物行为训练师。
中国的宠物训练行业于2002年左右起步,最初的从业人员一部分是训练过军警犬的退役训犬师,还有一部分是使用海洋馆动物训练方法的训练师,都是偏向技能训练和指令训练。
随着犬行为课程在国内的兴起,不少宠物训练师开始认识到,宠物训练最重要的是了解狗的行为,从根本上解决宠物的行为问题,而不仅仅是技能和服从性的训练。
大佟日常工作中面对的学生,不只是宠物犬,更多的是宠物主人。学会如何与宠物相处,读懂宠物需求,是每一位主人都更应该关心的问题。
宠物是主人的一面镜子
人为什么需要宠物?有的是因为寂寞,有的是因为喜欢,甚至是因为失恋。养宠物的缘由有千万种,田原之所以养狗,是因为她想减肥。
每天遛遛狗,还能顺便健身减肥,她把养狗想得简单而美好。直到她的小柯基“拿铁”趴在单元门里死活不肯出大楼,她才意识到麻烦来了。
第一次见面,大佟详细问询了“拿铁”的作息习惯、生活细节,发现“拿铁”有很多处在压力状态的表现,但这些压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排解。“狗也有压力?”田原觉得自己有点蒙。
嗅闻游戏、牵引技巧、社交练习、响片训练、心智刺激游戏……一次次课程后,“拿铁”虽然还是胆小,但是已经可以进行正常的社交了。
田原也在反思,自己的情绪堆积是不是也给狗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在陪“拿铁”上课的过程中,她也觉得被慢慢治愈了,“一起成长的感觉很美好”。
疫情下的人与宠物
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也包括宠物主人。不少朋友向大佟倾诉,很害怕自己被感染,“怕去方舱了狗没人管”。
大佟开始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如果面临被隔离的风险,“有机会的话,肯定是先把宠物送出来,送到朋友家或者是专业的寄养机构。”
为了模拟突发状况,大佟也给“泰迪”在家布置了不少能够帮助它消耗精力的练习,在室内环境下尽可能地保证“泰迪”的运动量,同时也达到运动需求的满足。
在上海疫情中,一只宠物狗因为不能下楼,憋了30多个小时没有小便。急坏了的主人在网上向老师求助,5个小时后,终于实现了在家定点排便。
最近两年,大佟也开了不少线上教学课程,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上“网课”。大佟习惯了面对手机的教学,一节课过后,她和学生对着屏幕挥手道别,“有空来玩呀!”
大佟期待着疫情散去,草肥狗壮,大家一起奔跑在风中的日子。
新京报记者 薛珺 【编辑:陈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