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转发周知!这个地方发的证书是假的

2022-05-28 10:49 新华网    阅读:278 

近期,江苏英才职业技能鉴定有限责任公司被指乱发职业资格证书,严重扰乱技术技能人才评价市场,引发舆论热议。

记者实地走访发现,该公司仅有2间办公室,20多人办公,却开发了1730个职业资格考试项目,宣称已发证128万张。

1 被指混淆概念、乱发“山寨证书”

近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人事考试中心等机构发布声明称,接群众举报反映英才公司以“JYPC全国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名义颁发“注册职业资格证书”,而该公司及其认证中心并未在行业主管部门备案,颁发的证书不属于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

南京一市民从英才公司花钱购买的“资格证书”。江苏省人社厅供图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财政部会计财务评价中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交通运输部职业资格中心、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等15家行业主管部门也发布声明称,该机构自行设置的所谓职业资格不属于国家职业资格,颁发的证书不属于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

英才公司对外宣称是国内创办最早、规模最大的第三方认证机构。英才公司法定代表人王庆运称,公司每年都会去市场监管部门备案,而申领的营业执照“一般经营项目”含有职业技能鉴定,没有“许可经营项目”,因而无需向人社部门备案。

针对王庆运的说法,江苏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说,市场主体在市场监管局备案不同于行业主管部门的备案,后者备案是指对其具体经营行为的监管,英才公司是有意混淆概念。此外,英才公司对外颁发证书的“JYPC全国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只是网页,在市场监管部门和民政部门查询不到登记或备案信息,不是实体机构。

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声明称,英才公司颁发印有“全国”“职业资格”等字样和国徽标志的证书,违反了关于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依市场需要自行开展能力水平评价活动,证书不得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全国”“职业资格”“人员资格”等字样和国徽标志的相关规定。

2 20多人的企业做起上千种证书生意

记者注意到,2011年以来,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一些媒体曾多次点名曝光英才公司违规开展职业资格认证。但令人不解的是,这家公司持续经营至今。

记者近期实地走访发现,英才公司坐落在南京市新街口商圈的一处写字楼里,仅有2间办公室,20多人办公。

王庆运说,英才公司1999年注册成立,是行业为数不多的大型第三方认证机构,已开发1730个职业资格考试项目,合作单位多时达500余家,涉及全国30个省区市。

江苏省人社厅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人社部等部委联合发布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对职业名称规范命名,而英才公司所颁发证书的职业名称很多都是仿冒的,例如“造价师”模仿“造价工程师”。此外,英才公司还自行编造职业名称,例如“导弹维修工程师”“部队政治工作师”“警察管理师”“禁毒师”等。

江苏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说,英才公司跨区域、跨领域开展培训认证以规避监管。该公司在全国多地通过授权方式开展业务,合作单位中不少是地方职业院校,且很少在江苏本土开展业务,有意规避属地和人社部门行业监管。从该公司涉诉的裁判文书看,往往只能追溯到在外地合作的第三方。“他们很会钻法律的空子、打擦边球,精心设计了‘防火墙’,给调查取证带来很大困难。”

英才公司开展对外合作的授权证书。江苏省人社厅供图

记者了解到,在政府部门备案的合规技能鉴定机构,考证费用一般不会超过500元,而英才公司收取的考证费大都在1000元以上,有的高达上万元。公司对外宣称已发证128万张,即便按平均每张1000元计算,收入也近13亿元。

江苏省人社厅调查发现,英才公司还存在未经考试培训直接卖证行为。近期一南京市民未参加英才公司任何培训和考试,花费1400元,直接通过该公司官网购买到一张高级电机电器工程师注册职业资格证书、一张全国职业素养等级证书,证书上均有名为“JYPC全国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印章。

记者了解到,江苏省市场监管局正在对英才公司相关问题开展调查。

3 对“山寨证书”加大整治力度

今年3月,人社部发文称,近段时间以来,一些机构和单位以新职业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等名义随意举办培训、评价、发证活动,乱收费、滥发证;一些机构和单位虚假或夸大宣传,甚至假冒权威机构名义组织培训、评价、颁发证书等,社会对此反映强烈。人社部正在对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进行专项治理。

江苏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认为,技术技能人才评价市场鱼目混珠、“李逵退出、李鬼横行”不利于稳就业,应加强政策宣传引导,防止假消息、假证书误导群众。应该明确培训考证的正规途径和查证渠道,公开发布、动态调整考培机构名单,以便社会监督,提高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

业内人士建议,江苏省有关部门要切实承担主体责任,强化部门联动加大打击力度。对违规的考培机构纳入信用管理、实施“黑名单”制,多部门联合惩戒,改变当前违法成本低、约束不够有力的问题。同时,完善法律法规,减少监管漏洞,明确未备案的考核鉴定机构有何法律责任,以及注册的网页、网名能否开展民事活动等。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一些机构正是利用求职者的“考证焦虑”,才让“山寨证书”泛滥有了空间。他建议,求职者个人和用人单位应提高辨别意识,区别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类证书,认准合规机构和查证渠道。

22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