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绣娘”的一生一件事:把汴绣技艺传承下去

2022-04-21 10:03 中国新闻网   朱延静  阅读:338 

  编者按:

  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中国人,都是最美的奋斗者。也正是因为亿万奋斗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国。十年,致敬每一个奋斗的你。让我们一起,踔厉奋发新时代,笃行不怠向未来。

  中新网郑州4月20日电 (邓小强)近日,在郑州市一家汴绣工作室里,几位绣娘手中针线上下飞舞,一块半米见方的素纱上,一只孔雀悄然停驻于枝头,翎羽与腊梅交相辉映,将汴绣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汴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这家汴绣工作室的创始人张留凤,是一位与汴绣都有着不解之缘的女性。她生于开封,6岁开始学“绣花儿”,2011年,开始专门致力于汴绣技艺的传承。其间,她将一批批女性塑造成专业“绣娘”。她说,“我们这群人一生只做一件事,就是把汴绣技艺发扬光大。”

张留凤的学生在制作汴绣作品。 邓小强 摄 张留凤的学生在制作汴绣作品。 邓小强 摄

  张留凤说,她家族里的女性几乎都从事汴绣,有的为汴绣忙碌了一辈子。从小耳濡目染,她也与汴绣结下了极深的缘分。在逐步成长的过程中,她也感受到汴绣的逐渐没落:“这么好的非遗项目,要是传承断在我们这儿,那将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罪过。”

  为此,2011年,张留凤转行到文化产业,立志要为汴绣摸索出一条现代化、品牌化的传承道路。但汴绣复杂且细腻的特点注定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无法融入工业化的浪潮,还是要依靠“绣娘工坊”来完成产品的生产。

  “绣娘工坊”开在哪里?怎么培养一批“绣娘”?张留凤决定将汴绣的传承和农村留守妇女摆脱贫困再就业相结合。她说:“我是女性,又是从农村的秀坊一步步走出来的,深知农村妇女很需要一门手艺过上好日子。我希望她们通过学习技术,解决贫困和就业问题。”

张留凤的学生在制作汴绣作品。 邓小强 摄 张留凤的学生在制作汴绣作品。 邓小强 摄

  于是,张留凤在农村建设手工刺绣培训基地,推出刺绣文化精准扶贫项目。目前最大的“绣娘工坊”都依托于扶贫项目而生。在焦作七贤镇、信阳明港镇,很多农村妇女“背着娃儿、陪着父母绣着花儿”,不出家门“绣鼓”了钱袋子。

  张留凤的学生中,不乏一些优秀的绣娘。她们正在成为汴绣传承的有生力量。

  万晓娟目前已是郑州市郑东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汴绣画金针法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她介绍说,“汴绣主要讲究7个字——‘平、齐、细、亮、静、活、顺’,要根据不同的布质、色彩和题材,合理掌握丝理的变化和劈线的粗细,比如在人物头发等细节表现中,要把一根线16丝劈到1丝,才能更好诠释蚕丝线的光泽感和立体感。”

  “汴绣传承不容易,高级绣娘越来越少,高难度的汴绣,像双面异色异物的绣品都快要失传了。”万晓娟说,为更好地接下汴绣传承的接力棒,她一直在努力。

  “汴绣的传承需要守正创新,新时代的汴绣要让它‘活’在我们日常生活里。”张留凤认为,汴绣可以用于家庭装饰,也可以融入文创产品,有实用功能的汴绣产品才能获得人们喜爱。

汴绣爱好者在欣赏汴绣作品。 邓小强 摄 汴绣爱好者在欣赏汴绣作品。 邓小强 摄

  她介绍,诸如汴绣音箱、口罩、手提包等文创产品,在市场上都很受消费者欢迎,“接受了产品也就是接受了汴绣文化,汴绣虽是传统行业,但思想不能传统,在传承的同时做一些改变,会提高大众的认可度。”

  在通过汴绣技术带动更多农村妇女就业的同时,张留凤希望能培养出更多汴绣传承的优秀人才,希望有更多人能加入到汴绣行业,“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汴绣的工艺、价值、应用,我们的非遗文化才能真正做到传承和焕发新生。”(完)

【编辑:朱延静】
25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