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工作者的抗疫日记 |那些支援核酸检测实验室的可爱的人
近日,90后的何颖琦,在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党委的领导下,与同事们一起,支援上海市应急核酸检测实验室,进行大批量的核酸检测工作。作为上海科研机构抗疫志愿者中的一员,何颖琦用自己的笔记录下了抗疫中的点点滴滴,尤其是同行的辛勤工作的志愿者们。
以下是何颖琦的抗疫日记↓↓↓
身未动 心已动
最初看到志愿者征集令是脑智卓越中心党委鼓励大家报名,当时社区说第二天即将解封,我没有太多迟疑,就在报名表上选择了街道志愿者及QPCR志愿者的选项。
第一天的第一块板就检测出了不少阳性
跟着QPCR志愿者出发来到实验室,随后就是分班次、选区域、定“区长”等。中班、晚班当天就开始入舱,早班则是第二天早晨入舱。早班的“区长”晚上的时候提前入舱熟悉环境和操作。
第二天早晨是6:15起床,然后吃早餐,坐7:15的班车出发去实验室。第一次在更衣室穿好防护服后,即使里面穿的是短袖,但是仍然可以感受到闷热,呼吸也有点阻力。进去后我们所上一批继续留下来的张师姐带我们先去了她负责的核酸提取二区熟悉环境、操作。随后我们去到了核酸提取一区,过了段时间又有当天夜班第一批志愿者们过来交接。随后我们便开始逐渐接手任务。我所在的区域是核酸提取区,接手的第一块样品板是一份加急的,后面得知这块板子里的样品有不少阳性的,顿时感觉自己的口罩是不是有点透风。一边担心防护,一边又心想检测出有阳性,说明了至少操作没有什么问题,没有假阴性。
当天结束回到酒店后立马洗了澡和头,腿也感觉很酸。在没喝水的情况下称了一下体重,少了一斤多,可能就是出的汗,有时候脱外层蓝色反穿防护服的时候也可以发现上面有水珠。吃完饭洗漱好,泡了一片泡腾片喝了,做了几套拉伸动作,在脊椎那贴了块膏药就睡觉了。
在这里我遇到了这群可爱的人
正式接手后的第二天就是我们新的团队独立入舱工作的日子。大家首先一起清理医废,进行封口,检查、补充耗材,准备对照样品,对仪器进行紫外消毒、用无纺布沾酒精擦拭桌面、台面等。最初在里面如果说话说多了或者动作幅度比较大会有种疲惫感,但不能算累。第二天明显比第一天要好,适应后就不会感觉那么疲惫。
早班核酸提取一区的“区长”是石师姐,一位看着很严肃,实则心地超好的医生师姐。工作的时候非常认真,会被她专注的神情所感染。有空的时候就会帮大家换垃圾袋、扔医废、去其他区域沟通,关心组员身体是否适应等。
早班核酸提取二区的“区长”张欣妍师姐,是第一批志愿者留下来的,第一印象就是笑起来特别可爱!她选择连续两周都参加志愿活动,在培训的时候提前给我们讲解了注意事项。还有同样留下来的刘媛师姐,在线上培训的时候给我们画了实验室区间的示意图,结合区间讲解。在之后接触的过程中,还发现张欣妍师姐手上的有些皮肤可能因为乳胶手套过敏,还脱了一层皮。在结束后张欣妍师姐、刘媛师姐和另外两班的伙伴还做了一份超级详细、完善、思路清晰的核酸提取区间的标准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早班的郑文平老师也写了一份样品分装区的工作内容和注意事项。
还有很多可爱的伙伴:有在中班加样区下班后第一件事就是设置检索、制作记录表格,便于提高效率,否则心里就堵堵的易鸣同学;有在我提到有些饿的时候就掏巧克力给我的周欣师姐;有在交谈中分享人生经验的荆新云师姐;有负责加样封膜的秦艳青师姐,在交接后援的时候仍继续边教边工作;有年纪较大,身体不太好但在工作一天后仍然没有说辛苦的祁美艳师姐;有在调换工作时二话没说就答应的李娟师姐;有敢于直言的另一位张艳婷师姐;有在得知我们这边急缺刮板的时候连夜搜集又专程托人送过来的于青平老师等等。
此外,在空闲时刻,浏览朋友圈,也可以看到很多老师和师兄、师姐报名参加抗疫的志愿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问题中获得警醒,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这次顺利完成志愿服务也离不开很多老师的帮助,前期有李毅老师的大力支持和鼓励,在社区封控后决定一直坚持给宿舍送饭的老师们及保安大哥,协调宿舍各项事务的宿管姐姐,及时实行入所需持核酸检测报告申请报备方案的老师们,留守在大院里的老师们等等。他们的付出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我们的平安、健康。
他们都是可爱、可敬的人~感谢有他们。
(总台记者 窦筠韵 编辑 周姝含)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