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老工矿·新故事丨景德镇陶溪川:老瓷厂焕发年轻态

2022-04-19 09:51 新华网    阅读:319 

(视频素材由受访单位提供)

  新华社南昌4月18日电 题:景德镇陶溪川:老瓷厂焕发年轻态

  新华社记者黄浩然

  入夜,漫步江西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老窑砖铺就的地面、新绿藤爬满的墙壁,浸润在春雨后的清新空气中……

  俯瞰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受访单位供图)

  仰望夜空,包豪斯厂房的锯齿状屋顶,被光带勾勒成明亮的音符;标志性的大烟囱高高耸立,仿佛诉说着此间的沧桑变幻——这方占地197亩、建筑面积8.9万平方米的文创街区,以原国营宇宙瓷厂工业旧址为核心区打造,将古老与年轻融为了一体。

  2016年10月18日,陶溪川文创街区正式开业。(受访单位供图)

  眼下,尽管受疫情影响,陶溪川不见游人如织,但直播基地分外热闹,每周40余人正在接受线上直播带货培训,他们将成为陶瓷销售的主播、助播和市场运营人员。

  “景德镇以陶溪川为平台,打造了陶瓷产业线上直播销售业态。”陶溪川直播基地总经理陈曦说,2021年直播基地全年入驻商户3600余户,带动2万余人就业,在抖音平台上营业额达31亿元。

  “老瓷厂”拥抱“新经济”,是景德镇陶瓷新业态的一种。从曾经的机器轰鸣、窑火熊熊到人去楼空、荒草丛生,再到现在的焕然新生,改变源于几年前的重塑。

  拼版图片。上图为改造前的景德镇原国营宇宙瓷厂旧址,下图为今陶溪川文创街区一角。(受访单位供图)

  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景德镇陶文旅集团董事长刘子力,是一名“瓷二代”,从陶瓷工人到原国营瓷厂的厂长,他亲身经历了景德镇陶瓷工业的兴衰起伏。

  “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批陶瓷企业陆续搬出寸土寸金的城区,曾经辉煌的瓷厂厂房闲置,一些厂区内污水横流、杂草丛生。”刘子力说,老厂房该如何利用,景德镇陶瓷人普遍认为,老瓷厂是“瓷都”历史的一部分,必须留下。

  2013年,打造开始了。22栋老厂房没有被拆掉一座,甚至连标语都保留了。它们被完整保护、修复,根据功能的需要加以现代化的建筑结构;煤烧圆窑包、隧道窑、油烧隧道窑和焦化煤气窑——体现陶瓷烧制工艺更迭的四代窑炉,以及各种机器、设备、工具、档案等,被妥善安放在改造后的空间内,向人们展示着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景德镇现代陶瓷工业。

  陶溪川工业遗产博物馆内保留下来的老窑址。(受访单位供图)

  2016年,陶溪川文创街区开门迎客,从外表看,老厂房、老窑炉、烟囱、水塔依然耸立,但是它们的结构已经改造,功能和业态重新塑造:

  原来的翻砂车间,现在取名“翻砂美术馆”;曾经的球磨车间,如今是“球磨美术馆”;原来的原料车间成了陶艺体验空间;成型车间变为非遗、传统手工的体验地;烧炼车间摇身一变成了美术馆、博物馆和年轻人聚集的创业空间……

  夜幕下的陶溪川文创街区。(受访单位供图)

  通过功能再造、文化塑造和环境营造,陶溪川不仅留住了老瓷厂的魂,更在激发年轻人的梦——

  每年80多位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受邀驻场创作,陆续有400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设立工作室,陶溪川成为“洋景漂”的逐梦平台;累计汇聚国内外创客1.74万余名,构建起陶瓷创意、青年双创、人才培养的生态链,陶溪川邑空间成为青年创客的造梦空间……作为“瓷都”的新地标,陶溪川让很多国内外艺术家、设计师、创客、游客流连忘返,成为与世界对话的新窗口。

  “传统怎么走向未来,怎么让古老的东西更加年轻态,陶溪川就是这种理念的产物。之所以取名陶溪川,就是希望陶瓷文化如溪流般汇聚成川,传承下去。”刘子力说。

  2017年“十一”黄金周期间,陶溪川举办首场“春秋大集”,吸引来自20多个国家的百余名国际艺术家。(受访单位供图)

  陶溪川在建设过程中,一方面通过保护和改建陶瓷工业遗产让文创街区与历史文脉相连,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国内外高层次的学术团队,开展陶瓷文化传承创新研究,不断释放创新驱动效应。“陶溪川就像一棵苍老的树,在厚重的泥土里长出了新芽。”刘子力说。

  今夏,陶溪川周边配套工程将进入尾声。“营造陶瓷文化氛围,促进创意汇聚、人才聚集,带动产业发展,这是陶溪川走出的一条新路。”参与陶溪川规划的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张杰说,这一保护和活化工业遗址的模式正被运用到全国更多的地方。

30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