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菌菇撑起致富“伞”

2020-06-11 23:21 江西新闻    阅读:4269 

“全县食用菌种植规模2.3亿筒,产量7475吨,总产值近5亿元,其中贫困户种植627户,户均年增收1.66万元。”在广昌县的扶贫攻坚报告中,这一串串的数字显得很亮眼,食用菌种植业在该县的脱贫攻坚中发挥着“主引擎”作用。而在这背后,大家都忘不了一名传奇式农民发明家——谢远泰。

广昌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住不上稳固房,喝不上干净水,吃不了肚儿圆,走不出大山沟”,是谢远泰抹不去的儿时记忆。等到谢远泰高中毕业,家乡赤水镇天咀村依然没有太大变化,回到村里成了一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看着乡亲们还是过着这样穷苦的生活,谢远泰十分揪心。爬上村里的小山坡,望着环山而过的溪流,年轻的他胸怀大志。

天咀村有一种野生茶树菇,金黄、脆嫩、口味醇香,是谢远泰童年的一道佳肴,“把茶树菇做成老乡们的发财菇”,成为他一生的追求。

有了目标便有了动力。谢远泰径直去了村里的林场,当了一名香菇种植工人,从此与菇终生结缘。经过无数次的失败,1992年初,谢远泰终于人工培植出了茶树菇。经国家食品质量监督中心检测,茶树菇内含人体所需的17种氨基酸以及10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超过其他食用菌10多倍,质量比天然茶树菇更好。

1993年,谢远泰将培植出的茶树菇命名为“AB六-2”特种菌。同时,他的培植技术通过了江西科学技术委员会技术鉴定,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荣获1996年北京世界发明金奖。当时,一名日本客商找到他,打算出价100万美元购买他的专利技术。面对巨大的诱惑,谢远泰婉拒了。因为他心中一直有这样一个梦想——用自己的专利技术带领乡亲们走出贫困。

为解决广大农民种菇技术难题,身为“茶树菇人工种植发明人”的谢远泰,不但参与了茶树菇系列标准的起草和修改,用心制作了一套茶树菇接种、栽培、管理、烘烤等标准化生产技术流程无偿提供给各村,还多次深入生产一线、茶树菇大棚为菇农讲课,手把手指导农民种植茶树菇。

为了推动茶树菇产业规模化发展,2016年,谢远泰和弟弟组建了江西省利财食用菌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与16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了帮扶协议书,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资金入股、投工投劳等方式参与公司生产经营,带动群众脱贫增收。下湖村贫困户邓学兴就是受益者之一。公司每年可为贫困户提供长期务工岗位80多个、短期务工岗位60多个。

在谢远泰的大力引领下,茶树菇日益成为一项经济效益显著的特色富民产业,众多贫困群众在家门口靠发展茶树菇产业走上了致富路。不仅是广昌县,茶树菇还被大力推广到了广昌周边的南丰、黎川、宁都等县,并辐射到了贵州、河北、河南等省,全国种植数量达到8.2亿筒,产值达16亿元,带动10万余农民实现脱贫致富。此外,茶树菇产业的发展壮大,还提供了为数众多的就业岗位。据不完全统计,广昌县从事茶树菇菇筒接种、清运卸货、运输、采摘鲜菇的人员达1.6万人。

小小茶树菇,为贫困群众撑起了一把脱贫致富伞,谢远泰因在扶贫领域的突出贡献,成功入选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人选。

60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