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福建福州淮安大桥底,一群老年人在此处的公共篮球场设立了羽毛球线和网杆,将其改造成羽毛球场。打篮球的年轻人上前与老人们理论,“这里应该是打篮球的地方”,过程被视频记录下来,在网上引起热议。
来源: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第一帮帮团》栏目
“老人抢占”这样的字眼总是容易挑起人们的敏感神经。前有广场舞大妈占领停车场跳舞,后有羽毛球大爷占领篮球场打球。为什么这类新闻越来越多?也许是因为公共空间的需求冲突越来越突出,而谁也不愿让步。老年人占领篮球场打羽毛球,尤其是加线设网的方式,确实会妨碍篮球场正常功能的使用。
陕西安康,一群大妈占领停车场跳广场舞,并在停车场入口处拉出红色大横幅:晚8点前,别停车。
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大爷大妈非要抢占篮球场、不去专门的羽毛球场打球,是否是我们城市的生活空间真的不够用了?
有网友反映,相比篮球场,公共的羽毛球场确实比较少。如果公共空间真的不够用了,在等待城市管理者开辟更多公共空间、投放更多公共设施之前,让有限的公共空间发挥多重用处,也许是一个“次优”之选。
很多时候,矛盾的来源就在于冲突双方不愿意沟通、也不愿意让步。年轻人觉得“篮球场就是用来打篮球的”,老年人觉得“都是公共场所我们为什么不能打羽毛球”,再加上互相对彼此抱有成见,都觉得自己这一方“受了委屈”,矛盾就激化了。
来源: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第一帮帮团》栏目
篮球场属于公共空间,有网友认为“谁去得早谁就使用”是合理的。如果场地空闲、合理划分时间段,在篮球场打羽毛球也不是不行,但不要通过加线设网的方式,影响了篮球场的正常功能。毕竟,篮球场首先满足的是打篮球的需求。如有条件,老年人也可以去小区、公园的空地,这样就避免了直接冲突。
现在中国的老年人群体越来越庞大,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董克用认为,2030年前后,我国将整体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即意味着那时65岁及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4%以上,城市管理者也的确需要好好考虑如何对公共空间进行“再划分”,使它满足年轻人需要的同时,也让老年人满意。
宁波一些“沉睡”中的高架桥下空间,正在被盘活唤醒。
“再划分”可以体现在功能上,比如改建多功能球场,也可以体现在时段上,例如直接规定每个时段场馆的不同用处。此外,大量的闲置空间也可以利用起来,加以改造,比如宁波的“高架桥底大改造”,引进社会资本,让一些“沉睡”的高架桥下空间被盘活唤醒,打造出一个个体育馆,既有羽毛球场又有篮球场,全天24小时免费对市民开放。
像这样,有更多合适、宽敞的场地,再对篮球场、羽毛球场这类特殊功能公共场所的使用加以分类、引导,或许很多冲突就能避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