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家门口就业 日子有奔头

2022-03-05 10:09 人民日报   房家梁  阅读:274 

  家门口就业 日子有奔头(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初春,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朗溪镇河西生态智慧农场,上午8点,农场管理员陈艳和往常一样,穿着工作服,穿梭于基地间,有序组织村民们开展田间劳作……

  陈艳是朗溪镇朗溪村村民,得益于食用菌产业发展,她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每天上班8小时,一个月工资3000元左右,又能照顾家庭,又能学到技术,日子过得有奔头。”

  近年来,印江县采取“龙头企业 合作社 菇农”等方式,积极推进“千户万菇”行动计划和“菇农培育”工程,助推食用菌产业发展,食用菌成为印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产业。

  走进木黄镇凤仪村的木黄食用菌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群山环抱下的106个食用菌大棚格外惹眼……“以前一年种植一季,现在是一年四季种植,品种多了,种植方式也不一样。”负责园区运营的贵州省梵天菌业有限公司基地运营中心总经理方泽明介绍:随着科技力量的注入,公司建设的凤仪坝区打破黑木耳栽培的传统方式,推行露天地膜栽培、大棚地栽和吊袋栽培,不仅节约资源、提升品质,还能提高效益。

  印江县按照“统建基地、集中生产、分户管理”的原则,先后引进培育企业12家、专业合作社48家,有效带动全县11个乡镇发展起食用菌产业。

  “半年种植黑木耳,半年种植水稻,效益好着呢!”在合水镇兴旺村“稻耳轮作”基地,村民田茂英告诉记者。

  兴旺村“稻耳轮作”基地占地192亩,秋冬种植黑木耳140万棒,春夏种植稻谷。

  目前,全县已在板溪、合水等乡镇通过“稻耳轮作”模式发展黑木耳1100余万棒。

  “依托企业支撑,又有县里的政策支持,我们对产业发展很有信心。”木黄镇燕子岩村种菇大户田茂长说。他2016年开始尝试种植食用菌。

  “去年,我种了60万棒黑木耳,卖了90多万元,利润近40万元。”田茂长过去开过一个小作坊加工生产菌棒,残次品多且技术还不稳定。去年起,他从贵州省梵天菌业有限公司买入菌棒,自己只负责种植管理,既节约了成本,品质也更加稳定。

  县里的支持政策,也给田茂长吃了“定心丸”。“一个菌棒干品的产量只要达到1.2两,政府就补贴4毛钱。”去年一年田茂长获得政府补贴14万元,他下定决心扩大种植规模,带领周边村民一起发展食用菌种植。

  撬动食用菌产业发展,印江县大力实施“千户万菇”计划,积极培养专业菇农。计划启动以来,全县开展各类食用菌技术培训,累计培养专业菇农1600余户。

  本报记者 黄 娴 【编辑:房家梁】

25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