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教授纷纷“出圈”,传授知识不必正襟危坐

2022-02-24 10:09 科技日报   陈文韬  阅读:449 

  教育时评

  ◎谷中风

  如今,越来越多的专家、教授在年轻人喜爱的视频平台上开课。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文学教授戴建业、骆玉明,史学教授于赓哲,法学教授罗翔,心理学教授李玫瑾……一大批教授和他们的视频课程在网上走红,甚至成为“爆款”。教授“出圈”是互联网深度介入知识生产机制的必然产物,应理性看待。

  今天的互联网不仅是知识传播的平台,已然成为了包括知识生产、消费以及反馈等全链条的底层技术。网络不但拓宽了人们接受知识的渠道,而且提高了人们对于知识趣味性的需求。那些网络空间的“原住民”更希望用网络化的方式接受被网络化的知识。在视频网站走红的教授,也并不是把原本在教室里讲授的课程简单地平移到网站上,而是根据网络传播规律和视听特性,对课程的内容、讲授的方式等作出相应的调整,使之更对网民的“胃口”。

  毋庸讳言,视频网站尤其是短视频平台上的知识大都带有碎片化特征。不过,化整为零本就是知识传递的普遍方式,也符合知识延续的一般规律。我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一般都要经历从一砖一瓦到搭建起“高楼大厦”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教授在视频网站“出圈”,同样是在履行知识布道者的职责。

  这些碎片化的知识因为符合网络特性而更容易被受众接受。它们好比商家提供的试用商品小样,给了人们低成本、快速了解商品的渠道。不过,就像生活不能全靠这类试用商品小样维系一样,人生也需要拥有尽可能全面的知识体系。这就需要我们保持在“视频网站上大学”时激发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努力进阶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相应地,作为内容提供者的“出圈”教授,也应秉承“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不因平台变更而迷失本心,避免流量绑架知识、算法代替价值、资本俘虏师德的不良现象。有关部门则应加强知识类视频的管理,强化创作者的资质认证,健全后台信息筛选和推荐机制,推动真正有价值的优质内容入脑入心。 【编辑:陈文韬】

30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