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有个“司机之家”
喝口热水、吃口热饭、洗个热水澡、睡个安稳觉——对于常年奔波在路上的全国1700多万货车司机来说,在远方也能有个“家”是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
“司机之家”应运而生。从2018年开展试点建设至今,交通运输部会同全国总工会已在全国推进建设700余个“司机之家”,一张由点及面的服务网络正在加速形成。作为全国总工会推进货车司机入会集中行动五个试点省份之一,广西将货车司机等群体的入会工作作为全区工会基层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司机之家”建设。
10月中下旬开始,《工人日报》记者先后走访广西合浦、北部湾港、柳州、贵港、南宁等地,记录下各地司机们在“司机之家”的故事。
10月19日7时,来自广西南宁的货车司机姚师傅趁着最近一单顺路,把车开到了北海市合浦县做年检。检测排队需要大半天时间,为不耽误拉货,他一早就把车开进了检测站。选择在这里做年检,姚师傅看中的是检测站里有个“司机之家”,不仅可以下车休息,还可以凭“司机之家”开的免费饭票去企业食堂吃饭。
10月22日16时,柳州市华乐物流园“司机之家”内,园区大货车司机赵光有闲来无事,从书柜上翻到一本关于家装材料的书看了起来。赵光有原来有个做装修生意的小公司,后来没经营好才转行成了司机。“充充电,比刷手机好。”他打算将来找机会重操旧业。
10月26日11时,在南宁市宾阳服务区“司机之家”,大货车司机郭力利用等待配货的时间,来到这里洗澡、洗衣服。这里的“司机之家”占地面积近200平方米,有热水器和带烘干功能的洗衣机。郭力每年要路过宾阳县20多次,几乎每次都会选择在这个服务区停一会儿。
从检测站、物流园区到高速公路服务区,这些自2018年以来逐步建成运营的“司机之家”,悄然间改变了很多司机的工作和生活习惯。
“喝水、吃饭、洗澡、睡觉,这些是最基本的需求,如果还可以洗衣服、修理、帮忙配货,那就更好。”广西骏马运输集团董事长、北海市人大代表马祥春说。曾经当过6年大货车司机的他如今从事货运配套服务已有10多年,对货车司机的实际需求了如指掌。近四年,他的公司累计投入800多万元用于“司机之家”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运营,一方面服务了司机,另外一方面也帮助企业赢得了口碑。
建设“司机之家”,除了能让司机群体和相关企业受益,还有更高的潜在价值。
贵港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骆泽昌告诉《工人日报》记者,疲劳驾驶是大货车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司机等待配货时间过长,或者找不到合适的停车休息场所,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最后酿成交通事故,不仅事故受害者受难,肇事者大多也会因此返贫。如果“司机之家”建设好,司机群体的吃饭、休息有保障,很多社会问题就能从根上缓解,社会效益不可估量。
“我们想要营造一种‘家’的温暖感、归属感。”柳州市柳江区总工会基层工作部韦柳燕说,在当地的华乐物流园建设“司机之家”之前,区总工会首先帮助建立了物流园工会联合会,让每一位货车司机都成为工会一员。“这里不仅是司机们休息的地方,也是我们工会开展服务的场所。”韦柳燕介绍,除了开展每年的“四送”(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服务和组织劳动技能竞赛外,区总工会还聘请了律师团,每周三会请一名律师前来值班,为需要的司机群体答疑解惑。
采访中,绝大部分司机对“司机之家”的建设竖起了大拇指,但也有司机表示,目前“司机之家”的运营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服务设施的养护问题,有些设备用坏了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宣传推广不够,不少司机表示不清楚哪里有“司机之家”,对具体服务内容也不太了解;反馈最多的问题是“司机之家”数量不足,在全国范围内很难满足广大司机群体的需求。
“我内心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将来有一天,全国每一个县城的国道旁都有一个‘司机之家’,司机师傅们跑到哪里,都有个地方可以安心停车,然后下来吃饭、洗澡、睡觉。”马祥春说。
本报记者 吴凡 摄影报道 【编辑:张楷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