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黑河11月4日电 题:跟访中国边城流调专班:战术升级跑赢“德尔塔”
中新网记者 王琳 史轶夫
“德尔塔来了!”
26例、35例、44例……中俄边境小城黑龙江省黑河市确诊病例连续三日新增,截至2021年11月3日24时,累计确诊病例184例。为跑赢“德尔塔”,排查管控需要更快、更全、更准。3日,中新社记者在黑河跟访战术升级的流调工作,见证一场直面病毒的侦察围剿之战。
公安民警分析研判信息 李蒋铭 摄反应更快,“病毒不睡觉我们也不睡”
面对镜头,黑河市疾控中心主任勾玉洁有些羞赧:“我现在的形象‘对不起观众’,病毒不睡觉我们也不睡,所以很憔悴。”自接到命令,她带领黑河市流调专班鏖战一周,最初三天三夜未眠,当日凌晨睡了1小时,未曾梳洗。
10月27日上午,黑河市新增1例阳性感染者的行程轨迹发布,为阻断疫情传播提供依据。而此前,黑河市流调专班经历了20分钟火速集结、1小时转运病例和消杀管控、6小时流调行程轨迹的惊心动魄之夜。
身经百战的勾玉洁这次倍感压力,她说:“担心是变异病毒,我们以最快速度反应处置。后来确定是由境外德尔塔毒株引起,它具有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病毒载量高、核酸转阴时间长、更易发展为危重症等特点。‘敌人’更厉害,我们就要更强大。”
公安民警利用电脑汇总信息 李蒋铭 摄覆盖更全,“面访重症患者挖掘线索”
“8时32分到喝酒撸串店”“17时10分在玉国生鲜购物”……事无巨细、分秒不差的行程轨迹陆续发布,背后是“病毒侦探”在为流调昼夜兼程。“流调”即是探寻流行病学的“三间分布”,就是要弄明白哪个时间、哪些空间、哪些人群间的行动轨迹,以求发现规律、采取措施、控制疫情。
记者在办公区看到,泡面、卤蛋、火腿肠成箱摆放在桌面上,身着“中国卫生”红色制服的工作人员正忙着电话问询、复查核实、记录汇总,细微到目标人物的前后左右、相隔距离、防护情况、停留时间、触摸位置……抽丝剥茧的“侦破”就是为了全覆盖、无死角。
3日15时,记者见到了刚刚面访过重症病例的流调员孙玉杰,因为患者在电话中交流困难而采取当面问询。性格爽朗的孙玉杰笑着说不害怕:“这不是第一次进重症病房,就想用尽量少的时间、获得尽量多的线索。”
公安民警整理相关情况 李蒋铭 摄排查更准,“人手一瓶眼药水查监控”
问及工作难点,疾控人员说并不是有多累、多危险,而是被流调者无法回忆复述行程,公安、大数据人员则是查缺补漏的“杀手锏”。穿越空旷的街道和森严的卡口,记者辗转至黑河市公安局爱辉分局流调工作组。
公安民警们的桌面上人手一瓶眼药水,爱辉公安分局网络安全大队副大队长牛雪蛟说:“我们通过查看监控录像,用3个昼夜排查了一个病例30天的轨迹,有时候到凌晨4点才休息一会,目不转睛看着电脑,大家都眼睛干涩、布满血丝。”
另一房间中,爱辉公安分局视频中队队长韦桐正在用表格汇总民警们传来的行程信息,时间、地点、车道、车速条条清晰、准确无遗,仅第一天就达66条。“排查越准确,防控越到位。”韦桐说。
截至目前,参加黑河市流调工作的疾控、公安、大数据人员总计1000余人次,流调一密2831人,二密6282人,总计流调9113人。犹如“追凶”的流调工作更快、更全、更准,就会令病毒阻击战的胜利更早到来。(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