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网信办主任、国家网信办主任庄荣文:加强网络文明建设 共筑美好精神家园

2021-10-27 08:44 学习时报    阅读:357 

网络文明是伴随互联网发展而产生的新的文明形态,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文明建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的重要部署。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网络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深入学习贯彻《意见》要求,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共筑美好精神家园,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的战略高度,多次就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深刻阐释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要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怎样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增强推进网络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现实紧迫感。

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是顺应信息时代潮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当前,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新渠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文化繁荣的新载体、社会治理的新平台、国际合作的新纽带。网络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兴领域和重要内容,对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意义和作用更加凸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高度重视网络空间的思想引领、价值感召、精神凝聚、文化滋养,努力用科学理论、先进文化、主流价值占领网络阵地,激发广大网民思想共振、情感共鸣、行动共进,推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得到新提升。

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亿万网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网信事业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目前,我国网民规模超过10亿,形成了全球最庞大的数字社会,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建设一个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的网络空间,是广大网民的共同期待。近年来,网信部门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动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集中开展专项治理行动,网络生态得到明显改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网络信息泄露、网络侵犯个人隐私、网络黄赌毒、网络暴力等乱象仍时有发生,直接损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把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作为满足亿万网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滋养网络空间、净化网络生态,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是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既要有过硬的核心技术、发达的基础设施、繁荣的数字经济、有力的安全保障,也要有丰富的网络服务、优质的网络内容、健康的网络文化、良好的网络生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胸怀两个大局,把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作为推动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网络文明在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积极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更好凝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力量。

聚焦网络文明建设重点任务,全面推进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文明兴网

“十四五”时期是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和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聚焦《意见》明确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网络文明建设要求的思想观念、文化风尚、道德追求、行为规范、法治环境、创建机制,实现网上网下文明建设有机融合、互相促进。

筑牢理论武装新阵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互联网内容建设,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发挥网络传播优势,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让党的创新理论通过互联网“飞入寻常百姓家”。加快推进各类理论资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传播和应用,推动大众化理论传播,打造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理论产品。创新开展网上正面宣传,加强网络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围绕做大做强网络阵地,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建好主流媒体移动传播平台,管好用好商业化、社会化互联网平台,形成网络正能量传播合力。

培育网络文化新风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互联网信息服务和网络文化产品生产全过程,增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网上宣传,传播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的网上宣传阐释,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精品的数字化、网络化传播。丰富优质网络文化产品供给,引导创作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学、网络表演、网络影视剧、网络音视频、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等文化产品。加强互联网新技术创新运用,提高网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普惠性和便捷性。

拓展道德建设新空间。着眼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广泛开展劳动模范、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优秀志愿者等典型案例和事迹网上宣传活动。弘扬网络诚信文化,不断健全完善网络诚信建设的体制机制、法规制度、渠道载体,努力构建人人参与、多元共治的网络诚信建设工作新格局。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向善,深入实施网络公益工程,运用互联网广泛传播公益理念、善行义举、爱心榜样,广泛开展网络文明志愿服务和网络公益活动,深化拓展“互联网+公益”新模式,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网络文明环境。

构建网络行为新秩序。以完善网络文明规范为依托,在各类文明创建工作中鼓励制定出台有针对性的网络文明准则。以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为重点,引导青少年网民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健康的用网习惯、必备的防护技能,采取有效手段防范青少年沉迷网络,坚决打击和制止网络欺凌。以压实平台主体责任为抓手,督促网站平台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平台社区规则、用户协议建设,健全内容审核机制,提高网络内容从业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以强化互联网行业自律为基础,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引导督促作用,通过完善行业公约、开展社会评议等方式,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和行业力量。

营造综合治理新生态。加快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统筹推进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广泛开展网络文明宣传活动,大力强化网络文明意识,引导广大网民积极投身网络文明建设。进一步规范网上内容生产、信息发布和传播流程,深入推进公众账号分级分类管理,加强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建设,健全全国网络辟谣联动机制。深入推进“清朗”“净网”系列专项行动,加大对网络暴力、“饭圈”乱象等网络不文明行为的整治力度,动员广大网民积极参与监督。加快制定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网络执法统筹协调,创新网络普法方式,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

打造文明创建新品牌。有力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向网上延伸,加强网民网络文明素养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推动基层深入开展网络文明建设活动。精心组织实施网络文明品牌活动,积极打造中国网络文明理念宣介平台、经验交流平台、成果展示平台和国际网络文明互鉴平台。深入实施中国正能量“五个一百”网络精品征集评选展播工程、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持续打造“网络中国节”品牌,积极推进“阳光跟帖”行动,引导全社会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净化网络环境。

加强党对网络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凝聚共建共享的强大合力

网络文明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谋划、全面部署、一体推进,充分发挥各地区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建设网上美好精神家园。

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落实《意见》要求,把网络文明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局工作谋划推进,加快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对于《意见》明确的网络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要坚持项目化推进,细化分解任务,扎实推进重大任务、重点工程有效开展,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强化统筹协调,提升工作效能。各级网信办要与本级文明办密切配合,共同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对网络文明建设的组织指导和协调服务,做到定位明确、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协同高效。要走好走实网上群众路线,通过互联网面对面、键对键、心贴心地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吸引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主动参与网络文明建设,构建起各方共建、成果共享的网络文明建设新格局。

强化支撑保障,夯实工作基础。进一步完善网络文明建设有关制度规定,确保政策的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加大政策、项目等扶持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对网络文明建设提供财力物力支持。加强对工作规律的研究和把握,不断推动网络文明建设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渠道载体等创新,切实增强网络文明建设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35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