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15岁的女儿为何自我施压成瘾?

2021-10-25 10:11 中国青年报   陈海峰  阅读:467 

  家长来信
  15岁的女儿为何自我施压成瘾

  每周总有一两天作业写到夜里1点、每周总有一两个下午要通过一杯咖啡来提神……我的女儿今年刚上高一,虽然在她初三的“尾巴”赶上了“双减”,但是我却痛苦地发现,这个在争当“牛娃”的鞭策中长大、在培训班的包围中上了9年学的孩子,已经对自我施压成瘾了。

  女儿自我施压成瘾的症状之一表现为对深夜班级群的爱恨交织。

  上了高中,随着所学知识的难度大幅提高,女儿晚上写作业的时间也在延长,几乎每天都要熬到深夜12点。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班级群是她每天写作业时最常光顾的地方,时间越晚她打开班级群的频率就会越高。

  怕她养成做事拖沓不讲效率的习惯,我提醒她少看手机,结果她说:“同学们都在群里讨论作业,班里的几个学霸也在,其实他们在学校已经把作业写得差不多了,晚上的时间应该不是在弄作业,我得看看他们都在学什么,通过他们给同学讲题或者聊天能分析出来。”

  听她这么说,我还觉得挺欣慰:哪个当家长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不用扬鞭自奋蹄”?!

  但是,时间久了后我发现,女儿即使晚上10点就完成了作业,也要熬到深夜。“怎么还有人在同学群里说话?他们还在学习?我是不是有什么作业忘了写了?”女儿显得有些担忧。

  每到这个时候,同学群就成了女儿痛苦的源泉,她会对自己“已经完成作业”这件事产生怀疑,甚至对早睡觉产生罪恶感。但是,越是痛苦她越要看,直到大多数人都不在同学群里发声了,她才会把自己放倒在床上。

  如果某一天作业写到很晚,女儿也会在写完作业那个瞬间发个朋友圈,然后,早晨她会顶着黑眼圈第一时间去看留言:“哈哈哈,xxx评论我是‘熬夜大佬’!”

  女儿自我施压成瘾的症状之二表现为不会取舍。

  女儿进入高中的时间不足两个月,她已经在5个社团报了名,被其中两个录取了。报名的时候,她考虑的不是自己是否感兴趣、时间是否充足、自己的能力是否胜任等,只要别人报了她就想报。再加上选修课、第二外语、竞赛班,她几乎每天下学时间都比较晚,这就导致她晚上写作业的时间更短了。

  是什么让女儿对给自己施压乐此不疲呢?

  应该说,女儿上学的这些年正好赶上了课外培训最鼎盛或者说最疯狂的时期。

  女儿小学五年级时,有一次班里组织活动需要同学们放学后布置教室,老师让有课外班的同学先走,结果最后留下的同学不足5名,女儿就在其中。

  人是群居动物,当身边的人都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你如果不做是会恐慌的。女儿在数学学习上一直没有天赋,但是那次之后她强烈地要求学习奥数,甚至也报名了某个著名的竞赛。那个时候对她来说,“别人都学奥数就我没学”的痛苦远远大于“可能学不会”的痛苦。

  这种比较几乎成了女儿这一代人身上的显著特征——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成长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下,“别人家的孩子”既是自己努力的方向也是自己压力的来源。

  慢慢地,比较成了他们自觉的行为。

  为了不比别人慢,他们首先在进行选择的时候争先恐后。

  印象最深的是上个月学校选修课报名那天。

  学校提供了几十门选修课,按理说应该足够孩子们选择。结果,选课开始时间还没到,女儿就已经非常着急了,家里打开了两台电脑,并把手机、Pad也准备在了身旁,选课时间一到,女儿便指挥着家里的每个人一起开抢。

  “有必要这么抢吗?”我问。

  “不抢,大家都想选的课就没有了。”女儿说。

  “选不上,以后还可以再选呀,总得选自己喜欢的呀。”我说。

  就在对话间,热门课程已经一抢而空。

  其实,学校的通知里非常明确的告知,一个星期之后学校的选课平台还会再打开一次。但是,孩子们等不到下一周,已经习惯了争先的孩子不会等待了。

  当然,这种争先、拼抢不仅仅出现在孩子身上,学校也在争先和拼抢。

  女儿所在的学校是一所示范高中。每年总有二三十个学生从这所学校走进北大清华大的大门。

  学校的学习氛围非常浓厚。进入高一,女儿班里就有不少学生报名了物理、数学、化学、生物等竞赛班。女儿也报了一门,结果第一次上完课回到家,女儿的眼圈就红了,原来,竞赛班直接上的是大学课程,女儿根本听不懂,而那些能听懂的同学,已经在升入高一前自学完了所有高中的课程。

  这太超乎我的想象了!我建议女儿退出竞赛班,但是,事情又回到了曾经的逻辑里,“别人都有竞赛班就我没有”和“可能学不会”对女儿来说都是痛苦的,目前,她还是希望自己能再试一试。

  顶着如此大的压力,有几个人能不崩溃?

  不久前的一个周末,因为刚考完试,所以,好几科都没有留家庭作业,女儿迎来了两天难得的闲暇时光。

  周六一早我向女儿提议出去爬山,放松一下。但是,女儿犹豫了一会儿没有同意,并且回了自己的房里。

  以前,有空闲的时间女儿就会画画漫画、看看小说,我便没有去打扰她。

  但是,一个多小时后,女儿突然从房间里跑了出来,一脸焦虑地说:“我要不还是去学校图书馆吧,我们班有几个同学每个周末都去图书馆学习。”

  我有些发懵,便来到她的房间,书桌上没有图画,而是摊着散落的各科卷子、几本练习册,地板上还有翻乱了的地理、物理、历史、化学课本。

  看着如此凌乱的场面,我知道过去的那一个小时里她的内心是纠结和慌乱的,甚至是崩溃的。她想休息,但是内心又不允许,她想学习,但是又渴望放松……

  国家已经出台了减轻学生负担的政策,女儿现在的状况就是经过9年高压力、高负担之后的样子。虽然在过去的9年里,女儿的周末假期并没有被排满课外班,也并没有因“鸡娃”而成为“牛娃”,但是充斥在她周围的压力和焦虑依然存在,身在其中的她和我早已经被同化,我们甚至都不自知。

  几天前,学校发布了测验的结果,女儿的成绩并不理想,我第一时间跟班主任取得了联系,经过几番沟通后,老师说要找女儿谈谈。

  昨天放学回家,女儿问:“妈妈你是不是找老师了?”

  我惊觉,我自己也是那个让她自我施压的因素之一。

  穆尘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陈海峰】

34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