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宁德10月20日电 (吕巧琴 林榕生)站在村口望去,40多座形态各异的明清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村子四周,村内不时有游人穿梭其间……位于福建宁德福安市潭头镇的南岩村是一个拥有7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先后获得中国第三批传统村落、全省人居环境示范村。
近年来,南岩村利用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的契机,加强村内古建筑修缮保护,整合红色文化、中草药等特色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文创旅游,恢复南岩古韵,带动村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
南岩村乡贤、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副会长、原省住建厅一级巡视员王胜熙表示,乡村振兴,产业互联是基础、是条件、是前提;产业价值延伸是表现、是发展、是目的;两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个有机整体。
图为南岩村新貌。 吕巧琴 摄探索创新“三变”改革
早期的南岩村,村财收入不高,山高路远、有山没地、有树没林,村“两委”号召力、凝聚力、带动力有限,产业较基础薄弱,2014年前常住人口不足百人。
茶叶、芙蓉李、猕猴桃、太子参等经济作物,是南岩村的主要产业。如何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南岩村探索创新“三变”改革,成立全村资格村民全员股份经济联合社(简称“经联社”),实行全村一盘棋。
图为南岩村文创产品展示。 吕巧琴 摄王胜熙说,“经联社”不仅是全体村民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也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平台,同时也是提升和完善乡村治理结构的重要保障。
在深化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改革中,南岩村让全村资格村民每人出资200元入股参加“经联社”,股权按集体占30%、村民占70%分配,实现村民变“股民”,并通过村民自筹和争取各级资金共300多万元投入“经联社”运作。
“经联社”相关负责人称,村里还探索将合作社的经营收益分配与每位成员的遵纪守法、遵守村规民约、对村集体的贡献情况、“门前三包”、垃圾分类投放紧密挂钩,实现集体经营效益与个人收益的有机联结,激发村民内生发展动力。
采摘花草、清洗打浆、脱模切割……原本不出众的太子参等中草药经过加工后成为制皂的特色原料,五颜六色的纯手工皂成为游客争抢的旅游产品。得益于“经联社”,村里的很多农产品被加工成旅游产品。
村书记王铃华说,村里还深入发掘古村历史、农耕、习俗、美食等文化内涵,传承制茶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南岩工夫”“松针白茶”等系列品牌,实现年产值290多万,户均年增收10000元以上。
图为创客入住南岩,创建南岩“之瘾”。 吕巧琴 摄文创带动乡村旅游
“经联社”作为南岩村集体经营管理发展平台,融合三次产业,挖掘“红色文化、古村落文化、传统建筑文化、农耕文化”,孕育出研学、文创新产业新业态。
“海拔600多米的南岩村常年云雾缭绕,夏长无酷暑,冬短无严寒,是个消暑纳凉的好地方。”王胜熙同村干部一起分析后认为,南岩要发展,可以走“研学、文创带动乡村旅游”之路。
图为南岩村中小巷。 吕巧琴 摄南岩村从改善环境入手,按照“统一奖助标准、统一灰雅色调、统一样式风格”完成村内裸房立面改造提升,打造“青砖黛瓦、飞檐斗拱”的特色村庄风格,争取资金对古建筑群、革命遗址等进行保护修缮,使原本破败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得以修缮,让村子“颜值”陡增。
修缮南岩村1934年安福县上中区苏维埃遗址、粗山战壕、防空洞革命遗迹、国民党反动派轰炸南岩村遗址等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文化;设立高校教学点或实操基地,依托南岩古民居资源开展研学和实训教育;开设南岩讲堂,开设乡村振兴前沿理论研讨、乡村文化创意建设、村镇发展建设等讲座或培训……
在“南岩书院”,每到南岩亲子研学夏令营开营,来自福建省陶行知研学会的副会长李寿全都会赶来,为孩子们上一课。他说,这些在城里生活长大的南岩村二代三代以及外乡的孩子们对南岩并不熟悉,我能做的就是通过自己的课堂,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南岩村的乡土独特韵味,喜欢上南岩、爱上南岩。
图为南岩村“古村驿站”。 吕巧琴 摄孕育新产业新业态
“经联社”经营管理发展平台还内联外引,台湾、哈尔滨、杭州、福州等地创客纷纷入住南岩,将文化艺术渗透进南岩的茶叶、太子参、稻米等产业经济,创建了艺术客栈、文艺奶茶店、乡村音乐吧、南岩“之瘾”、植物环保手工洗护用品等多家文创实体。
在互联网传播成为主流传播渠道的当下,一些创客还通过网络直播带货、在线交易的方式,把藏在乡村的好山好水、好人好事、好产品和城市的需求之间产生链接,同时吸引城市的生产要素下乡,打通乡村与城市产业链接。
图为南岩村新貌。 吕巧琴 摄经过几年的发展,南岩村从空壳村到集体资产达1970多万元(经营性资产330万元);村财收入由2019年的不足1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51.3万元,预计2021年将突破100万元;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30000元。2021年6月,中共福建省委授予南岩村党支部“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王胜熙表示,南岩村正逐步迈向产业强、乡村美、农民富裕的新未来。(完)
【编辑:王诗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