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崩塌 提前25分钟预警救下28人 他如何做到的?
“对此次事件的成功处置,我只是做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这同我平时受到的安全教育分不开。”黝黑的皮肤,身着红色工作服,头戴安全帽,10月13日下午3点,22岁的藏族小伙何西在颁奖仪式上发表感言。他看着发言稿,略微有点紧张:“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获得表彰,非常难忘!”
9月30日9点05分左右,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境内的西尔隧道口发生大面积高位崩塌,正在该路段进行安全巡查的何西,于8点40分许进行预警并组织撤离,帮助隧道口附近建设单位28名工人成功避险。
昨日,四川省交通厅在阿坝州G347线茂红路项目部举行颁奖仪式,何西获得了3万元奖励。
提前25分钟预警
帮助28人成功逃生
何西是阿坝州黑山县人,2019年入职四川瑞通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通公司”),成为茂红路MH3标项目部的一名安全员。
何西所在的瑞通公司承建了阿坝州茂红路改建工程。平时,他的工作任务是每天上午和下午在G347线进行安全巡查,每天累计行程近50公里。“上午8点上班、12点下班;下午2点上班、6点下班,每天如此。”何西告诉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9月30日8时许,同往常一样,何西驱车从黑水县城出发,沿着G347线开始安全巡逻。“巡查工作中需要观察山体的异常现象,比如,是否有碎石沿着山体滑落,这种情况就会影响沿路的安全。”何西说。
就在9月25日晚,黑水迎来强降雨,导致多地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9月30日巡查当天,清晨天气很好,阳光照射,我内心反而有点紧张。”何西坦言,生怕山体崩塌险情发生。
由于从小在黑水山区长大,何西熟悉当地的自然灾害现象,尤其对山体移动非常敏感。“在山区,被雨水浸泡过的山体表面很脆弱,一旦天气放晴,经过暴晒的山体极易出现山体塌方。”
8点40分左右,何西驱车来到西尔隧道处,观察周边山体情况,发现隧道洞口上方的山顶有零星落石,而一处在建项目的施工驻点就在洞口旁边。
“不好,有险情!”何西当机立断,向施工驻点大声呼喊,组织驻地人员撤离。
一阵忙碌后,8点50分,现场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
“等一下,大家往后退!快!快!”与此同时,何西对隧道口过往车辆进行交通管制。“当地群众平时开车时对落石现象司空见惯,但我还是坚持劝导大家进行避险,险情来了就躲不掉了!”
9点05分左右,隧道口上方瞬间发生塌方,大量石块从百米高的山坡上滚落,现场尘土漫天。
9点30分,现场施工单位对驻地人员进行清点,在此作业的28名工人无一伤亡。
脱险背后
有一套安全生产机制
山体高位崩塌,带来的冲击力极大。回忆起当时的险情,何西心有余悸,“当时乱石滚落,方向不明,量不大,但是冲击力非常强,落石最远冲到80多米外。”
从8点40分开始预警到9点05分山体塌方,何西在灾难发生前25分钟吹响“安全哨”,让现场工人躲过一劫。
能够及时发现险情,对何西而言,除了凭借自小形成的对山区险情的敏感“嗅觉”外,还来自规范化的安全管理制度。何西透露,公司今年4月就在此次山体塌方处举行了安全演练,大家都有很强的安全意识,这次撤离非常及时。
此前,四川省交通运输厅还专门印发了《关于严格落实项目驻地安全六条措施切实抓好交通在建项目安全工作通知》,明确要求,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最基层和最小工作单元,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每个标段负责人都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整个工程配置了安全员和巡查员,每月会召开安全例会,在会上将近期一些安全问题进行通报,定期开展安全生产讲座培训,播放PPT给工人看,强化大家的安全生产意识。”G347线茂红路指挥部管段工程师兼安全工程师黄云林说。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实习记者 宋嘉问 【编辑:刘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