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云南哈尼梯田“赶沟人”:传承千年世代守护“山神水”

2021-10-03 10:10 中国新闻网   张楷欣  阅读:273 

  (生物多样性大会)云南哈尼梯田“赶沟人”:传承千年世代守护“山神水”

  中新社红河10月2日电 题:云南哈尼梯田“赶沟人”:传承千年世代守护“山神水”

  中新社记者 韩帅南

  金秋时节,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哈尼梯田喜迎丰收。一早,高公后扛起锄头、手持镰刀,溯水源而上。沿途,看着金黄色层层叠叠的梯田,向稻田中带着孩子一起抓鱼的邻居打招呼,高公后露出笑容。

图为9月17日,航拍阿者科村。 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图为9月17日,航拍阿者科村。 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阿者科村位于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核心保护区。高公后是阿者科村中的“沟长”,也被称为“赶沟人”,负责维系梯田中的水源畅通。如果将哈尼梯田比作一幅最美的诗意中国水墨画,那么高公后就是这幅画的“研墨人”。

  高公后一路上清理着水渠中的树叶、垃圾,查看梯田水源情况,工作细致认真。他也说不清“赶沟人”这份职业在当地传承了多少年,只是曾听长辈说,“哈尼梯田存在了多久,赶沟人就存在了多久”。

图为9月17日,梯田间的高公后。 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图为9月17日,梯田间的高公后。 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1300年前,哈尼族人几经迁徙来到哀牢山上,靠着勤劳和智慧,将莽莽大山凿成一幅壮丽的田园水墨画卷。哈尼梯田由森林、村寨、梯田、水系构成的“四素同构”自然生态循环系统中,水流是其血液,沟渠就是血管,缺少了正常输水,整个系统将无法正常运转。

  “哈尼族人将这流淌的水称之为‘山神水’,这是我们对水的尊敬,也体现着哈尼族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高公后解释说,按照村中的传统,赶沟人由村民按照正直公正、责任心强的标准推选而出。千年哈尼梯田的存续和发展,“赶沟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与保护“山神水”一样,哈尼族人早在千百年前就达成了保护森林的共识。当地村民也会选举出护林员,像爱护眼睛一般保护森林。

图为9月17日,“赶沟人”高公后(前)扛起锄头、手持镰刀出发。 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图为9月17日,“赶沟人”高公后(前)扛起锄头、手持镰刀出发。 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但哈尼梯田的千年传承并非一帆风顺。此前,曾遭遇过高山森林砍伐、半山村寨“蘑菇房”消失、外来物种(小龙虾、福寿螺等)侵袭梯田等问题。针对哈尼梯田农业和景观的破坏,当地政府及有识之士做过大量工作,如退耕还林、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定梯田保护条例等。

  “四素同构”自然生态循环系统中的“村寨”同样发生过问题。以阿者科村为例,2018年,该村一半劳动力外出务工,村落空心化趋势严重。而当地旅游接待散漫无序,村内环境脏乱差。

  同年,当地政府邀请学者在深入调研后编制《阿者科计划》,帮助当地村民开发旅游产品、开展营销,并帮助村民修缮传统的蘑菇房,改善生活环境。

  “现在有不少年轻人愿意回到村子里。我们在种水稻的同时还在田里养鱼、养鸭。旺季的时候,旅游也能给我们带来不少收入。”高公后笑着说起村里近年来的变化。

  “等我老了,做不动了,我就把赶沟人这份工作交到更适合的村民手上。”54岁的高公后不善言辞,但他已下定决心,要将这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哈尼梯田一直保护传承下去。(完)

【编辑:张楷欣】
37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