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青海刚察9月28日电 题:长江南源牧民保护队:将保护家园的心传承下去
作者李江宁
上午10时,海拔5042米的杂多县扎西公久玛草原挂着前夜的雨露,一行穿着翠绿色长褂的康巴汉子,熟练地从马背跃下,手提编织袋,俯身捡起散落在草原上的垃圾。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的扎西公久玛草原,水草丰美,牦牛群如黑珍珠般点缀着这片土地。这里是长江的南源,也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沼泽湿地。从高空往下看,一汪汪大大小小的水洼星罗棋布。
“最近雨水下得很充分,环境是越来越好了。”家住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结多乡达俄村的牧民才仁曲杰今年42岁,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长江南源就在他家的夏季草场内。
图为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的扎西公久玛草原。 李江宁 摄十几年前,受人类生产活动影响,这片草原失去了原本的活力。“那时候随处可见塑料瓶、废纸板等生活垃圾。这里是长江的源头,是结多乡近百户牧民夏季草场所在地,牧民和牦牛喝的水都从这里流下来,再往下流。作为生活在源头的人,必须把源头保护好。”才仁曲杰说。
从只身一人行走在长江南源捡垃圾,到几十人一起为保护环境作贡献,再到成立环保组织……才仁曲杰也完成了从普通牧民到长江南源环境保护协会会长的身份转变。
“光靠几个人捡垃圾来保护环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一个组织,让周边牧民参与进来,一起去学习如何让更加科学地保护环境。”才仁曲杰告诉中新网记者,结多乡长江南源环境保护协会成立于2014年,保护范围约200公里,他是协会的发起人。近8年的时间里,协会从起初的19名成员发展到了67名成员。“会员全部都是义务保护环境,凭的就是对这片草原的情感和保护生态的决心。”才仁曲杰说。
“2014年到2015年,我们协会在保护范围内清运出了82辆卡车的陈年垃圾。现在,我们不仅定期捡拾垃圾,还在村子每个社里安排了2名协会成员,负责带领村民一起学习垃圾分类,负责定期清运垃圾。”才仁曲杰说。
中午时分,才仁曲杰和协会的其他成员在草原上席地而坐,拿出随身带着的牦牛肉,煮上一锅牦牛奶,这是草原上最醇香的美味。
“云来了,一会儿要下雨,你们路上要慢点。”达俄村70岁的老人宫萨才仁送来自家酿的牦牛酸奶,长江南源环境保护协会在当地非常受牧民民众的支持。
宫萨才仁家共有300多头牦牛,十几年前,家里3000余亩草场依旧无法满足牦牛吃草的需求,甚至饿死了不少牦牛。“那个时候,草场退化严重,给我的感觉就是,草不好好长了,该流动的水也不流了,整个生态一被破坏,也影响天气,也不下雨了。”宫萨才仁告诉记者。
图为长江南源。 李江宁 摄如今的扎西公久玛草原,一片绿意盎然。“草原恢复得这么好,离不开牧民保护队,他们挨家挨户地宣传保护生态的重要性,现在大家的保护意识都很强。还学会了按照纸箱、塑料来分类生活垃圾,他们出去捡垃圾的时候,牧民都会自发加入。”宫萨才仁说。
除了还草原一片干净,近年来,被长江南源环境保护协会救助过的野生动物也有很多。
2019年,杂多县发生雪灾,长江南源环境保护协会自费买来了饲草料,分片分区地投放在草原各处供野生动物吃。“野生动物跟人一样是平等的,这里也是它们的家园。”才仁曲杰说。
才仁曲杰平时巡护时,会带上自己的孩子,告诉他们要将这份保护家园的心传承下去。“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我们,未来这里一定会更好。”才仁曲杰说。(完)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