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过后,我们挺身前行
新华社郑州9月28日电 题:风雨过后,我们挺身前行
新华社记者双瑞、翟濯
秋光正洁,风色高清。
郑州“7·20”特大暴雨已过去两个多月。行走在中原大地,洪水肆虐的痕迹正渐渐消退。在田间重新泛起的绿意中,在鸡棚又传出的叽咕声中,在街头巷尾日益蒸腾的烟火气中,仿佛都能看到一颗颗普通却坚韧的灵魂。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风雨过后,我们挺身前行。
“终于可以说,好久不见”
郑州老城区,野狗书店。在被暴雨按下暂停键两个月后,这家书店在中秋节前恢复营业。“终于可以和大家说一句,好久不见。”33岁的店主不二飞长舒了一口气。
野狗书店以经营手绘插画、独立杂志为主,这是不二飞和女朋友李梦共同的兴趣。
7月20日恰逢店休,书店无人看守,大部分书籍浸泡被毁。“我们所有精力都投在店里了。”李梦不禁哭了出来。
“最焦虑的是,你知道店会被淹,却完全无能为力。”不二飞说。当天,两人觉得不管怎样,一定要来书店看一眼,但两次尝试外出,都被街上齐腰深的积水拦住。
21日早晨6点,雨势渐小,他们立即赶往书店。平时20分钟的路程,走了近3个小时。
把所有产品转到附近仓库,充当临时书店;修复地板、墙面和长出霉斑的桌子……野狗书店的重建工作很快启动,不二飞说,“很多事情猝不及防,就像这场暴雨,过去就过去了,我们的书店还要开门。”
“有人在,还怕啥”
灰色对襟衬衫,黑色长裤、布鞋,一头白发寸许长,讲话干脆、有力。河南省辉县市占城镇75岁的养殖户陈培成毫无疑问是个实干派。
“有人在,还怕啥?”短短六个字,是他对这场暴雨的应对。10万只鸡全部淹死,损失高达500万元。但仅隔两天,他又订购了5万只鸡苗。
洪水来的时候是夜里2点钟。听见水哗哗流,陈培成惊醒了,起来一看,屋里水1米多深。慌乱中他作出判断,“鸡圈没法管了,有人就妥了”。
话虽然这么说,但他依然心里难过。“本来话都少,那几天他更不愿意说话。”儿子陈金利默默看在眼里。
陈培成搞养殖20多年,从没遭过这样的灾。“10万只鸡,100多台电机,50万斤饲料,全毁了。”
9岁就没了父亲,从小苦过来,陈培成被生活磨得坚硬,不怕事儿,也能抗事儿。水稍退,他就跟相熟的孵化场联系。随着鸡苗上笼,沉寂一个月的鸡棚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身体不好精神好,小车不倒继续推。”灾后,陈培成第一时间向镇里报名,准备贷款200万元,再大干一场。
“地一绿,就有希望了”
不久前记者在西华县奉母镇前邵村走访时,补种的红薯和荞麦开始泛出绿意。暴雨期间,村里即将收获的数千亩红辣椒、玉米全死了。
“地一绿,就有希望了,不像前些天,看得心焦。”57岁的村支书邵俊伟总算松了一口气。
刚下雨时,村民邵俊涛高兴坏了,“前几个月一直在抗旱,这下可以歇歇了。”
7月21日清早,下了一夜的雨仍没停。他打着伞出门,水先是到脚踝,走着走着就到了膝盖,村外一片汪洋,他越来越心慌,“感觉庄稼算是完了。”
水整整一周才退。不少人心灰意冷,打算“就这样了,等种麦子再说”。邵俊伟不甘心,“撒把菜也不能叫地撂荒”。
在镇里帮助下,请专家拿出一套补种方案,利用小麦播种前的空档期,尽量挽回一些损失。3000多亩地迅速补种上了荞麦、菠菜等作物。如今,荞麦出芽了,菠菜一天一个样子。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艰难的夏天结束了,这个普通的中原村庄,清淤排涝,迎接秋播。风雨过后,又是新的开始。 【编辑:张楷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