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公园里 竟“藏”了这么多应急避难所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住建局了解到,“十四五”期间,成都市将规划建设一类应急避难场所23个,达到人均应急避难场所面积不低于2平方米。
而事实上,成都市民时常会“邂逅”建在公园中的应急避难所。它们平时是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公园,遇到突发事件又会瞬间“转换角色”,变成供数千乃至数万市民应急避难的场所。
这些“藏”身公园的应急避难所长什么样?具有哪些应急避难的功能?日前,记者对多个点位进行了实地探访。
景观遮阳棚、景观草坪……
这些“景观”都有应急功能
9月17日上午,位于高新区天府二街与天府三街之间的大源中央公园人来人往,各种创意满满的景观设施与精心修剪的绿化搭配得相得益彰。但当记者从地铁5号线大源站C出口进入公园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却是极其醒目的应急避难场所标识。
入园后,每走几步就能看到不同图案的醒目标识,应急供水、应急供电、应急报警、应急指挥、应急物资存放、应急棚宿区……
“这里是二类应急避难场所”,成都高新区应急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平时这里是群众休闲、健身、游乐的公园,一旦进入应急状态又变身一处能容纳7000~9000人的应急避难所,“你能看到的所有应急功能都是融入公园景观之中的。”
成都高新区石羊街道盛乐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刘朝阳指着草坪中的一处水龙头告诉记者,公园里面有多处应急供水点,一旦进入应急状态,这里的应急供水点能够保障饮用水、自来水的不断供。
另一处如同“森林木屋”的景观,则同时具备“应急指挥”、“应急物资存放”的双重功能。记者进入小屋看到,里面整齐存放着应急设施设备,如消防器材、安全帽、安全绳、手电筒、对讲机、帐篷等。
“我们平时存放的消防物资及医疗物资都只是少量储备”,刘朝阳介绍,这里与街道的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和大型商超等无缝衔接,一旦启动应急状态,在联动机制下,合作的医卫机构和商家会立即供应物资以及派专业人员前来。
公园内最大的景观亮点之一,便是长长的白色曲线形凉棚,许多游客正坐在棚下休闲。“那里在应急状态下,可以成为棚宿区。”刘朝阳说,棚宿区就是可以供应急避难居民临时搭帐篷住宿的地方,“前一阵子片区核酸检测就是在这里进行的。因为启动了一系列园内应急机制和应急功能,从着手准备到开始进行检测只花了1小时。”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成都高新区芳草街道的高新体育公园。这里有大片的草坪,视野相对空旷。“你看到的大面积草坪,在应急状态下都会成为应急棚宿区”,芳草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是成都市一类应急避难所,可以容纳至少30000人应急避难,仅棚宿区面积就达到了50000平方米。
消防站内的应急避难场所
能体验消防版“密室逃脱”
位于天府新区东林寺北巷的成都市天府新区消防救援大队,其实也是一处应急避难场所。
消防大队的门外是东林寺北巷公园,也叫“天府新区消防文化公园”。园内以消防为主题,到处是应急消防的警示标语和创意景观。而消防大队的院内,则是一处二类应急避难场所。场地总面积为15038平方米,有效避难面积为4222平方米,能够容纳避难人数2500人。
记者在该消防大队的院内看到,这里用于承担应急棚宿区功能的,是消防大队的操场。操场周围也设置了各类应急标识,如应急医疗救护、应急供电、应急供水、应急污水排放、应急垃圾储运等。
而最引人注意的,是大院内的一处“天府新区消防科普教育基地”。记者走进基地,两层的展览空间,第一层是有关不同火灾报警装置、报警系统和隐患排查等的模拟演示展出;第二层则是模拟各类逃生救援的“体验现场”。
比如火灾来了,烈焰滚滚,浓烟弥漫,该如何正确逃生?再比如八级地震发生是什么震感?这里都设置了模拟体验现场。更有趣的是,还设计了“密室逃脱”,通过层层体验关卡,方能找到“逃生”大门。
“这里是对外开放的,平时可以接待市民前来体验。”成都市天府新区消防救援大队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成都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今年工作计划,成都23个区(市)县将分别完成1个一类应急避难场所规划选址工作。目前,大部分区(市)县已初步选定一类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场址,下一步,成都市应急局、成都市住建局将全力推动成都市应急避难场所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城市防灾抗灾韧性。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王垚 【编辑:卞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