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9月15日电 (记者 许婧)随着“双减”政策落地,这个新学期很多中小学都按照相关要求增加了体育课。中国官方亦出台规定,中小学生家长可以选择让孩子接受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至下午5点半放学,体育活动是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体育课时的增加,出现了体育老师十分紧缺的“窘境”。
如何弥补体育师资缺口?在上海,作为大部分小学体育教师“输出端”的上海师范大学,其在小学教育方向开出“微专业”,让非体育的各科师范生修读,进体育学院培养体育专业素养,通过3年标准学制,希望培养出热爱小学体育教育事业,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体育教育实践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突出,具备良好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系统掌握现代体育教育基本理论和技能,能胜任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高素质专业化应用型人才。
15日,体育教育(小学教育方向)微专业建设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体育教育(小学教育方向)微专业负责人时维金分别从专业建设背景、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规划四个方面介绍了相关情况。
体育教育(小学教育方向)微专业学生在上课。 上海师范大学 摄据介绍,上海师大2019年启动体育教育小教方向微专业建设。项目由上海师范大学教务处牵头,体育学院和教育学院联合承办,从2019年6月召开微专业建设级培养方案论证会开始到2020年上海市教委体卫艺科处《非体育师范生体育专业素养培养》立项,再到至今落地生根已有2年多时间,目前该项目已经初步探索出了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课程计划并落地实施,已经覆盖了2019级和2020级全部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其中,2019级16名学生修读完成相关课程后,将获得微专业证书。
按课程体系,在第一阶段“兴趣”模块,学生必读《大学体育》,在两学年修满4门公共体育课,现已开出《跆拳道》《篮球》《排球》《足球》《武术》5门课程,供学生选上4门。在第二阶段“乐趣”模块,主要培养小学教育系学生具备组织课外或课余体育活动课,学会小学生常见的体育运动伤害预防和紧急处理,习得小学校内体育赛事的裁判、组织等能力,相关通识选修课程包括《体育教学概论》《保健体育与健康教育》《早操创编与基本体操》。在第三阶段“志趣”模块,若干学生在之前两阶段基础上,进一步完成6门体育教育专修课程《田径裁判、组织与教学》《运动训练学》《体能游戏》《体育心理学》《运动解剖与少儿运动生理学》《少儿体适能测量与评价》学习。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教研员王立新表示,目前小学体育教师缺口很大,该项目抓住了一线基础教育的痛点和难点,并且具备很好的操作性和可行性。同时从教学一线的实际需求方面指出了对基础专业课以及师资扩充等方面的建议。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体育教研员冯敏认为该项项目顺应了发展趋势,十分必要,并建议补充小学教材教法等基础课程、拓宽授课对象。
“在‘双减’政策和高质量教育背景下开展的此次研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李晔表示,体育教育(小学教育方向)微专业建设二年来,目前已经共识初成、成效初见、渐入佳境。目前微专业要专注做好两件事:一是进一步强化跨学科协同育人功能,达到“双向交叉、多维协同”,培养出“素质全面、业务见长”的小学学科教师和具备一定教学管理能力的专业体育教师;二是要深化微专业需求的内涵调研,充分了解上海市学校体育工作的实际需求,并融入最新的体育教育思想、理念和方法,努力探索体育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路径。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体卫艺科处处长陈华指出,该项目具有很好的前瞻性,是在多方的努力下推进和落实的。小学体育具有多维的育人功能,尤其在目前的大政策背景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面临师资缺口等多重困难。体育是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而体育教育微专业的建设就是很好的支撑和探索。陈华表示,上海市教委将继续整合教育和体育方面的力量持续推进该项工作,并希望项目在专家团队建设、成效评估、模式推广、大数据应用等方面有新的进展和突破。(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