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探访美丽高岭的绿色守护者

2021-09-12 10:08 中国新闻网   苑菁菁  阅读:485 

  中新网承德9月11日电 (记者 张桂芹)“作为防火瞭望员,我们一定要守护好这片来之不易的绿色。”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防火瞭望员刘军、王娟夫妇说。

  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1962年建场。近60年来,林场的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成功营造起逾百万亩林海的绿色奇迹,成为京津地区重要的防沙屏障。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环境保护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刘军站在望海楼前 王海琦 摄 刘军站在望海楼前 王海琦 摄

  白露时节的塞罕坝秋高气爽,云淡风轻,林海葱郁。沿着崎岖的山路,中新网记者驱车爬上海拔1900米的月亮山,一座三层楼高的白色望海楼(注:眺望林海之意)屹立在山顶。刘军、王娟夫妇在这里担任防火瞭望员。

  造林不易,守林更难。为防止火灾,及时预警,塞罕坝机械林场在林海不同位置的海拔高点,建了9座人工望海楼,被称作“林海的眼睛”。

  由于工作场所远离人烟,条件艰苦,塞罕坝林场现有的9座望海楼都是夫妻瞭望员值守,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夫妻望海楼”。刘军、王娟夫妇已在望海楼坚守了13年。

  月亮山的望海楼内,一楼是卧室,二楼是厨房兼餐厅,三楼就是防火瞭望的高点。房间内,有两架单筒高倍望远镜,分别架在东、北两个方向的窗边,刘军正在通过望远镜向远处的林海四处瞭望,王娟在旁边记录。

  塞罕坝的防火期分为春秋两季。“防火期内,每15分钟就得向总场汇报一次,晚上9点到第二天早晨6点,则每隔1小时报告一次。”刘军说,看哪冒烟了就要及时上报,没情况也要报个平安。

航拍月亮山望海楼 王海琦 摄 航拍月亮山望海楼 王海琦 摄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积累,让夫妻俩都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刘军说,“草原火与林火不同,草原火是白色的烟,林火是黑色的烟,而雾是散状,没有根......”

  防火瞭望员的工作没有技术含量,背后却满是艰苦。刘军说,“2015年以前,吃水全靠消防车运送上山后储存在水窖,一车水吃半年,为了省水,除了洗菜做饭,洗衣服、擦地都用山上化的雪水。秋季防火期来临前,需要早早地将米面、大白菜等耐储生活必需品运上山,待到大雪封山时,车上不来,只能靠人背肩扛。”

  防火期是没有休班的,如果说生活条件的艰苦尚可克服,但缺少对家人的陪伴是他俩心中最大的遗憾。

  “女儿从小就被送到姥姥家,一年见两次,最长一次有近两年没见面。到10岁时才接回围场放到寄宿制学校上学。”王娟说,“学校放假,孩子要么待在学校,要么到亲戚朋友家去,没办法。”如今,女儿已经成为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木兰医院的一名医生。

  地面巡护、自动化红外视频监控、探火雷达,尽管塞罕坝机械林场防火技术越来越先进,由于机器监控的范围有限,防火瞭望员的作用依然不可替代。

  如今,塞罕坝机械林场9座望海楼的工作生活条件已经有了明显改善,吃水、用电都已不成问题,还通上了网络。“林场在山顶上打了深水井,不但吃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还可以洗上热水澡,想女儿,随时可以跟她视频聊天。”谈起工作生活条件的变化,王娟笑得很开心。

  作为在塞罕坝林场工作了23年的“林二代”,刘军已经数不清做了多少次汇报。十多年来,看着眼前的树苗一天天长高,心中满是欣慰。“望海楼就是我的家,这些树苗就像我的孩子一样,守望这片林海,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完)

【编辑:苑菁菁】
24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