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白洋淀水质如何实现了十年最好

2021-09-10 10:07 北京日报   房家梁  阅读:3093 

  白洋淀水质如何实现了十年最好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曾因污水入淀及畜禽、水产养殖等诸多问题导致水质不断恶化。

  雄安新区设立后,从流域治理角度出发,通过补水、治污、清淤、搬迁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以全面恢复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使“华北明珠”重放光彩。本报记者 李如意

  盛夏的白洋淀,碧波荡漾、荷红苇绿,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30多年不见踪迹的鲈鱼如今又重新出现在白洋淀了。”今年57岁的安新县小张庄村村干部张福庆从小生活在白洋淀边,“鲈鱼对水质的要求很高,它的再次出现证明白洋淀水质变好了。”

  4年来,河北省坚持控源、截污、治河、补水并举,治污、修复、防洪、防涝协同,攻坚克难,科学施策,强力推动,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淀区水质显著改善。监测数据显示,白洋淀水质由2018年的Ⅴ类提升到2020年的全域Ⅳ类、局部Ⅲ类。今年5月,淀区全覆盖监测数据显示,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三项主要污染物浓度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7.38%、46.2%和25.7%,淀区水质达到十年来最好水平。

  改善上游流域生态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360平方公里的淀区内,有143个淀泊和3700多条沟壕,古有“北地西湖”之称,今有“华北明珠”之誉。多年来,由于上游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排放、淀区百姓生活污水直排、淀区机械船只增多,加之生态流量减少等因素,白洋淀水质不断恶化。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区设立,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攻坚战同步打响。

  白洋淀地处“九河下梢”,在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攻坚战中,改善上游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是治本攻坚之策。白洋淀流域新建污水处理厂25座,原有59座污水处理厂全部提标改造,达到《大清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完成流域城市建成区雨污分流改造923.6公里,雨污分流能力大幅提升。同时,全面治理农业农村污染。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完成白洋淀周边及主要入淀河流沿线968个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立沿河沿淀化肥农药禁施区,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全部配建粪污处理设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9%以上。此外,大力整治工业污染。完成流域内37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排查取缔“散乱污”企业3万余家,持续保持动态清零。推进涉水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完成酿造、制药等六个行业301家涉水企业清洁生产改造。

  随着入河污染负荷的持续削减,白洋淀上游入淀河流水质实现了跨越式改善。2017年之前入淀河流水质基本以劣Ⅴ类为主,到2020年,流域所有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Ⅳ类及以上,国省考断面优良比例90%,入淀断面水质达到了Ⅲ-Ⅳ类,创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今年1月至7月,白洋淀4条有水入淀河流,3条水质达到Ⅲ类以上,实现持续改善。

  聚焦四大内源污染问题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赵宪伟介绍,在大力开展上游水环境治理,严格管控外源污染的同时,河北省聚焦淀区底泥累积污染、原生村落生活污染、水生植物释放污染和旅游航运次生污染四大内源污染问题,实施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和探索性实践,全力抓好内源污染防治。

  污染底泥会持续释放污染物,河北省试点开展生态清淤——采取抽运处理塘水、清运污染底泥、拆除围堤围埝、种植沉水植物等综合措施,分两期推进生态清淤2.42平方公里,累计抽运处理塘水368万立方米,清运污染底泥87.2万立方米,拆除围堤围埝78公里,种植沉水植物280万平方米,淀区水体连通性、水动力明显增强,化学需氧量等污染物浓度明显降低。

  原生村落生活污染入淀是影响淀区水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河北省不断强化淀区农村污染治理——集中开展淀中村、淀边村“一村一策”专项整治,采用建设龙墙、生态隔离带等方式强化典型村落面源污染管控,有序隔离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对103个淀中村淀边村,因地制宜配建115座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后全部导排到淀外综合利用。

  为解决芦苇、水草腐烂导致的水体污染,河北省科学推进水生植物污染治理——建立淀区芦苇平衡收割机制,实现全部资源化、无害化利用,及时打捞腐烂水草,有效减少了内源性污染。

  在管控旅游航运次生污染方面,河北省大力整治旅游污染——提升改造淀区133家农家乐,建设景区餐厨垃圾收集处置系统,旅游厕所全部完成A级标准改造。强化船舶污染治理,实行航道网格化清洁管理,原有1328艘燃油运营船舶全部回购停用,新增旅游船舶全部使用清洁能源并配备污水和垃圾收储设施。

  赵宪伟说,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白洋淀湖心区水质达到Ⅳ类,其中4个月为Ⅲ类,化学需氧量浓度为每升23.7毫克,同比下降9.51%,达到十年来最好水平。今年1月至7月,湖心区化学需氧量浓度同比下降9.05%,接近Ⅲ类水质标准。

  建立常态化补水机制

  站在雄安新区安新县的白洋淀大堤放眼望去,水面开阔波光粼粼,大片大片芦苇荡犹如跃出水面的绿野,风吹过,绿浪起伏、连绵无际。

  源头活水成为擦亮“华北明珠”的最大变量。赵宪伟介绍,河北省坚持治污和修复并重,大力实施清河补水行动。一方面,实施河道清理整治,防止污染下泄;另一方面,实施生态补水,保障淀区生态用水。在持续推进淀区多元补水方面,河北省强化引黄、引江、上游水库及再生水水源统一调度,2018年以来累计入淀水量14.59亿立方米,实现年入淀水量3-4亿立方米。其中,去年引南水北调中线水约1.06亿立方米;截至2020年底,引黄入冀补淀水量约2.5亿立方米。“淀区水位保持在7米左右,最高水位达7.4米,是近20年少有的高水位状态。”他说。

  随着常态化补水机制的建立,白洋淀水多了、水清了,水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河北省科学设置白洋淀禁渔期,累计增殖放流水生生物苗种1.5亿多尾,白洋淀多年未见的鳑鲏鱼、黑鱼、嘎鱼等物种重新出现。水鸟翔集描绘出了白洋淀生态美景,通过加大白洋淀生态保护力度,野生鸟类不断增加,种类记录增加到214种。2020年冬至2021年春的观测中,记录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大鸨48只。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白洋淀生态修复保护是一项重大系统工程,河北省将紧紧围绕白洋淀水质改善核心目标,聚焦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全面改善,推动全流域、上下游、左右岸、淀内外协同治理,让“华北明珠”重放光彩。 【编辑:房家梁】

33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