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公费师范生的“非典型”筑梦路
高考624分选择师范专业,她说做乡村教师更能实现人生价值
一位成绩624分的高分生,本能报考“双一流”和诸多部属院校,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一所省属师范高校的公费师范生,这一举动引来诸多舆论猜测。
9月5日清晨,人们口中的“高分考生”黄晨与陪伴入学的父母现身山东师范大学新生报到现场。对于外界的不解和媒体的追问,一家三口一笑了之。通过与女孩及其父母的深度对话,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试图挖掘出这位高分生“非典型”选择背后的故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巩悦悦 王凯
放弃“双一流”
走在化学院迎新队伍里,20岁姑娘黄晨与其他新同学并无二致:着一袭长袖牛仔裙,穿一双紫色运动鞋,发卡别有橄榄绿蝴蝶结,马尾辫努力向后梳起,高鼻梁上架一副银框眼镜,细眉下的眼神深邃坚定。要说不同,这位女孩以624分的成绩,报考了山东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打破今年全省公费师范生高分纪录。
让不少人纳闷的是,624分,明明可以选择不少“双一流”院校,退一步还能选择部属师范类院校,却为何偏偏对山东师范大学情有独钟?
其实,早在提前批录取结果公布后,网上就对该现象有过诸多揣测。关注到各类“解读”的同时,当事人黄晨一家也接到过亲友来电询问,他们给出统一回应:网上猜得都不对,我们很简单,不要拔高。
“公费师范生能帮着解决就业后顾之忧。因为父母身体原因,也不想走远。”对于为何选择山东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黄晨在报到现场给出答案,她甚至脱口而出一句话,用来打消媒体疑虑:这世界可能只有医生和老师才有便利,能够和别人一起变好。
黄晨来自临沂市沂水县,母亲是中学语文老师,父亲是初中部副校长,这些因素其实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女儿的决定。黄晨毫不避讳地说,她见证了父母职业的繁忙,哪怕假期也没法休息,“我向往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别人一起变好。”
正因如此,重压下的高中学习,黄晨非但没有丝毫松懈,反而加倍努力:她坚持记了半米高的学习笔记,在学完不需要回看之后,又将笔记统统送给了其他人。
“女儿一开始对教育不是特别向往,反而很能体会到教师的艰辛。但她在认识到、体察到教育艰辛的前提下,依然选择了教育,为的就是在这过程中能够帮别人实现梦想,这个过程让她高兴。”黄晨爸爸说。
“我尊重和支持女儿的决定,四年过后,我们一致希望她能在家乡奉献力量。”黄晨妈妈透露,如果孩子真能成为教师,他们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世家了。
诚如外界所言,黄晨在报考之前,一家人的确探讨过报不报师范、报部属还是省属、报什么学科。“有很多人说,孩子够985院校的分数,在山东也可以上山大,好像是报可惜了。”黄晨爸爸说,“这有什么好可惜的呢,我们要的是踏实的生活,不是表面上看起来光鲜靓丽的东西。”
研究过后,一家人的最终意见是平平安安,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全家一致认为,女儿的幸福远比别人眼中的艳羡或不解更重要。”
在乡村也是“往高处走”
众所周知,报考公费师范生,一方面能够享受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补贴,另一方面则必须在大学报到前签订协议书,虽说毕业后有编有岗,但要承诺到农村学校从事不少于6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编有岗”令人兴奋,但“去农村教学不少于6年”则让不少人望而却步,选择放弃。那些真正留下来的,大都是对乡村教育有热忱的普通人。而黄晨正是这样一个女孩。
“有名气的学校对我来说当然有吸引力,但人还是务实一些好。”后来之所以选择公费师范生,黄晨自称并不仅仅因为离家人近,更重要的是从小生长在那里,她熟悉那里的教育环境,知道那里面临着缺少人才等现实问题,“我渴望赶快回到熟悉的环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来到山东师范大学之后,去掉想象和滤镜,黄晨内心有种很平静的感觉。面对外界众说纷纭的“人往高处走”、毕业后应留在大城市等说法,黄晨坚信,人往高处走并不仅仅是外在的“高”,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心态过好的人生,还要有更高的人生梦想。“我的选择并不是往下走,往基层反而更能实现人生价值。”
得知女儿报考公费师范生之后,黄晨爸爸黄兆波内心很是高兴,“我们也经历过年轻,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感觉家人相处在一起是最好的,因此我想把孩子留在家乡、留在身边。”
黄兆波清晰认识到,既然当老师在哪里都有作为,那就留在家乡,家乡最需要。“我们学校每年都打报告要公费师范生,每年都要不到。今年好不容易要来一个,我们都拿他当宝贝似的。”从事了大半辈子教育,黄兆波如今是沂水县第四实验中学南校区初中部副校长,对教师这个职业深有感慨:“在外人看来,教师这一职业很稳定,虽然辛苦,却大有可为。”
成熟背后的苦恼
采访黄晨,给记者的第一感觉是,眼前这位女孩谈吐不俗,说话很有条理。黄兆波认为,这得益于女儿的广泛阅读。“我办公室经常会有专业性很强的教育著作,有些我都没来得及看,她都已经读完了。”
“在黄晨一周岁的时候,我也应景准备了好多东西让女儿抓周,其中特意摆放了很多吸引人的玩具,但她抓起的却是一支笔和一本书。”在黄兆波看来,与别的孩子不同,女儿比较敏感有个性,很有自己的思想,“我有时候都感觉跟不上她的思想。”
遇到教育上的话题,黄兆波总会回家说一说,黄晨每次都能给爸爸出主意。“比如她会说,爸爸你应该站在学生角度思考,你的道理他都懂,但你不知道他需要什么。”
每当听女儿讲得头头是道,和大多数父母的骄傲自豪不同,黄兆波并不会特别开心,而是略微担心女儿太过成熟。“事实上,这一点也的确让女儿苦恼,有段时间,她觉得没有可以和她交流的朋友,没有朋友的感觉让她很苦恼。”
在这背后,和黄兆波夫妇都是教师、从小顾不上女儿不无关系。“孩子很少在我和她妈妈面前撒娇,原本以为孩子不需要我们操心,总觉得她很有能力。但实际上,没有任何一个孩子能够完全离开父母。我们关心孩子的内心体验太少了。”说到这,黄兆波语气里满是歉疚,“奉劝父母们多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不要觉得孩子成熟了就可以放手。”
黄兆波认为,对于一个孩子,做父母的应该让她很快乐,所以他现在更加注重和女儿进行情感上的交流。这也就有了后面的一幕:在完成入学报到后,看到爸爸依旧等候在原地,黄晨飞快地跑过来,一个箭步冲上前,紧紧和爸爸拥抱在一起。
女儿,要幸福
与很多女孩儿一样,黄晨也追星。她喜欢听相声,因此手机壳都是德云社的定制版。她还喜欢易烊千玺,从2015年就喜欢上了他。但与大多数“迷妹”不同,黄晨的追星更多了些励志的意味,“他上进,我也得上进,不然出去都不好意思说喜欢他。”
如今,黄晨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富足。她最大的乐趣仍然是读书,这就好比正常人吃饭睡觉一样,是“必须+喜欢”。按照她的话来说,既然喜欢就得学精学好,喜欢怎么可以走马观花呢?
一如此前的对谈,在回答问题之前,黄晨略微一思考,便会脱口而出自己的想法。
当记者问及“就现在来看,距离你成为合格教师的梦想还有很大差距,你要如何补齐这段差距”时,黄晨说,每一个孩子都是“残缺不全”的,教师的作用就是给予孩子营养,把这个孩子补全,所以还是要先丰富自己。
“学习可能是现在唯一能做的事情,首先心中要有东西,要能教给你的学生。在这之余要学习教育法,更重要的是要有文化,做一个有内容的人。”黄晨认为,做教师不仅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重要的是了解孩子人生,抚慰孩子的心灵。
相比其他同学,公费师范生的好处在于,今天的同班同学,最后都会成为你的同行。对黄晨来说,四年的大学生活,除了要做一个有内涵的人,还希望交到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信我会在人际关系上有所突破。”
和大多数父母对子女的大学寄语不同,黄晨父母只给出了五个字:女儿,要幸福。
“将来我们就在家乡做教育,有那么多值得去做的事情,同时还能够坚守生活的幸福平安,这才是最重要的。”黄兆波认为,家人的互相陪伴非常重要,什么时候都不能找出冠冕堂皇的理由,即便地理上不能在一起,心灵上也要在一起。 【编辑:陈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