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9月1日电 (谢盼盼 郑熠雯)“双减”之下,迎来新学期的学校将如何应对?9月1日,浙江中小学迎来开学,为落实“双减”,学校纷纷出新招。同时,有专家提醒,政府要在“双减”落实中,要加强政策落实的监督和实施效果的评估,并建议教育部门根据“双减”的要求及时调整和完善学校的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办法。
开学前一天,浙江8月31日发布《浙江省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明确,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从严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全面强化校外培训监管、整合用好校内外资源等重点任务。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丁兰实验学校开学典礼。 许少峰 摄减:学校各出招,击退“拦路虎”
今年以来,“双减”已成为高频词。“双减”指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但对于不少学生而言,写作业,已经成为学习上的“拦路虎”,还有一些学校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既达不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又占用了学生正常的锻炼、休息、娱乐时间。
8月31日,浙江在《实施方案》里,提出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
浙江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锦绣育才教育集团党委副书记、小学总校长丁杭缨说,新学期开学后,学校将在夏令时期间尝试每个年级的课后托管中添一节作业整理课,真正实现回家“无作业”目标。
杭州市萧山区回澜小学将每周三设置为无作业日。该校校长沈丽认为,该校在免去当天书面作业的同时,转而布置形式多样的探究作业、拓展作业、实践作业。周三无作业,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参与有意义的活动,同时也为课程的研发进一步拓展了空间。
针对“双减”《实施方案》的落实,杭州观成实验学校也在行动中。
该校党支部书记、杭州市观成武林小学校长干定雄认为,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优化作业评价体系,提升作业育人功能。
“学校作业布置倡导精选基础作业、精准作业分层、精细作业时间和精研作业形式。”干定雄说,作业着眼于培养完整儿童,不仅关注结果,更要关注作业的认真书写、独立思考、按时上交、及时订正等好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
如今,杭州观成实验学校正在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和作业统筹管控机制,作业总量审核和质量定期评价机制等一系列作业规划统筹机制等,家长通过钉钉智能系统,参与作业时长评价,学校及时了解调整反馈,有效控制作业量。
值得指出的是,在《实施方案》里,浙江也提出了未来目标:2021年,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家长精力负担得到有效减轻;2022年,持续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家长精力负担。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省人大常委范柏乃教授认为,在“双减”政策落实中,学校要召开家长会“统一家长思想”,扭正家长“非补课不学习”的观点,并在“双减”中达成家长的一致意见。
小学生在做体质监测。 许少峰 摄增:考核教师教学胜任力,促学生个性化发展
“‘双减’后的小学教育要向课堂要质量的。”丁杭缨认为,“双减”落实到学校,不仅是一味地减,更要有增,第一是增教师教学的胜任力;第二是增学生学习的学习力。
不谋而合的是,范柏乃也认为,“双减”并不是降低教育质量,而是在“双减”的背景下,如何让教育质量得到更好提升。
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质量,往往决定了教育教学的质量。丁杭缨说,为了将课堂教学质量体系可操作、可评价,锦绣育才教育集团向全体教师提出了“课堂教学九坚持”,将课堂教学分为九个维度进行评价,每位教师通过“九坚持”自画像和他画像诊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在“课堂教学九坚持”中,记者可以看到:教师要进行三次备课;课堂要有基本构架,经历“记忆、理解、运用及分析、综合、创造”六个层级;课堂练习有“广度、深度、梯度、密度”,确保有10分钟左右独立作业时间等要求。
与此同时,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丁兰实验学校校长谢丽红认为,“双减”中,学校要做好“1+X”,“1”即课后服务做优,做优基本看护服务,实现服务升级;做丰拓展服务,根据家长实际需求,丰富“X”拓展服务的类别和内容,满足和实现该校学子的个性化发展。“‘双减’是对教育的回归,它能让教育更好地回归常识,回归常态。”
今年新学期开始后,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丁兰实验学校在原有国家规定体育课时不变的情况下,每天额外增加一节“户外活动课”,学生在该课时进行广播操、跑操、跳绳、放松操等运动。
在萧山回澜小学,学校为每周一至周五的午间半小时,设计了“4+X”的课程模式。“4”是规定动作,指学校推行的传统游戏、群文阅读、“棋”乐无穷、佳片有约四项课程,规定动作必须到位,教师不得进教室上课、补差、批改作业。“X”是自选动作,要求各班结合年段特点、教师特长等因素开发班本课程,自选动作力求出彩。
“双减”后,如何适应教育新常态?
每当开学季,总有一批家长变得很焦虑,教育甚至变成了一个“焦虑”的代名词。
“有很多家长认为,送培训班就是一种教育,让他人教育来替代家庭教育,这是不对的。”丁杭缨表示。
诚然,《实施方案》中就明确,从严审批校外培训机构、严格规定学科类校外培训时间、从严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全面强化校外培训监管、整合用好校内外资源等重点任务。
“对于家长而言,目前负担最重的是什么?是作业。”丁杭缨提醒,当作业在学校“消灭”后,家长跟子女的沟通,可以换一种方式,不要让家庭教育出现“失语”的现象,家长可以将以前“作业写完了吗?”的问句,换成对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心理状态的沟通。
“家长要辅导小孩子功课,这本来就是一个误区。”范柏乃也认为,学生有问题就去问老师、问同学,本身是相互学习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己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学习。
当减轻课业负担之后,丁杭缨认为,孩子们的周末应当去大自然,看春夏秋冬、日落日出。
沈丽认为,接下来的小学教育里,可以探索融合学科的作业,让作业与生活“接轨”,比如作业主题是《小鬼当家》,让孩子来合理规划一天的用餐费用,做一顿营养均衡、适合家人的口味的晚餐;在完成这项作业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语言沟通、调查、搜索信息等方面,还提高动手、规划、思辨等能力。
与此同时,范柏乃建议,当《实施方案》出台后,政府要加强政策落实的监督和实施效果的评估,并形成政策落实的长效机制。此外,教育部门要根据“双减”的要求及时调整和完善学校办学质量的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办法,引导学校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让《实施方案》能够真正落地见效,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完)
【编辑:苑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