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记者走进分宜县操场乡牛泥塘村。放眼望去,群山环抱,清泉绕流,烂漫田野,古屋旧祠,鸟语花香,沿途的墙面上绘有红军油画,加上从农户家中袅袅升起的炊烟,为整个村落增添了几许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抹不去的淡淡乡愁,尽显新时代美丽乡村的“颜值”和“气质”。
近年来,操场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重要指示精神,坚持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动,全力推动牛泥塘村红色名村建设,打造乡村振兴“红色引擎”。近日,牛泥塘村入选第三批省级红色名村。
大山深处的红色村庄,名气却很大
牛泥塘村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隐蔽在湘贛与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之间的秘密红色交通站——白泥垇地下交通站就坐落于此,沿着标牌指示的方向拾级而上,可以看到一面党旗巨型雕塑;再往上,接近山腰处,矗立着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翻过一座山岭,便可以看到曾经平民夫妇为掩护党内干部、保守党的秘密而壮烈牺牲的地方。
1930年冬,白泥垇地下交通站建立后,村民周细牙、胡菊华夫妇成为隐蔽战线上一对出色的红色交通员,完成了党组织交办的许多特殊任务。1934年初,在一次成功护送湘鄂赣省委委员邓洪前往湘赣省委传递重要文件的任务后,周细牙被国民党抓获。他虽被严刑拷打却始终保守党的秘密,最终因伤势过重不幸牺牲。当时怀有8个月身孕的胡菊华被打得早产也决不屈服。胡菊华默默地安葬了丈夫,将孩子送给他人抚养,由于在本地难以站脚,又联系不上组织,只好到外地讨饭糊口,苦度时光。邓洪始终牵挂着周细牙夫妇的安危,一直通过各种方式寻找他们,直至解放后的1957年,通过中共分宜县委农村工作部部长黄祖德同志了解到一些线索,才使胡菊华与儿子重逢,演绎了一曲动人心魄的悲喜之歌。
如今,战火早已远去,那段革命的记忆却不曾消散。操场乡人民为了缅怀在这片土地上牺牲的革命先烈,让红色基因世代相传,围绕“隐蔽战线上的堡垒”为主题,创作微党课、拍摄宣传片、编排情景剧,将白泥垇地下交通站的历史人物事件进行了音、像、图、文全方位展示。同时,组建了一支由乡村两级干部组成的志愿讲解服务队,为前来参观学习的党员群众提供讲解服务,让红色故事口口相传,让红色精神融入文明乡风。据统计,今年以来操场乡白泥垇已累计接待来自省内外3万余人次党员干部前来参观学习、接受革命教育熏陶,白泥垇交通站旧址已然成为当地知名的红色旅游网红打卡地。
传承红色基因,用好红色资源
“生长在牛泥塘这样有着红色历史的地方,我感到很光荣,同时我也是志愿讲解服务队队员,能为大家讲述白泥垇地下交通站的故事我感到很自豪。”眼前这位讲解员叫李金花,是牛泥塘村妇联主席,她每个月都会在白泥垇地下交通站旧址内为游客讲述革命故事,这也是当地干部群众接过革命火种,传承红色精神,将红色资源作为乡村发展的“底色”,走上了建设美丽乡村的“新路子”一个缩影。
“这是一件对村里发展有利和教育后代的好事情。”牛泥塘村村民舒年生告诉记者,他一辈子生活在这里,小时候都是听着红色革命故事长大的,这几年更是看到了村里的变化,他指着红军油画墙旁新修的路面说:“看到村里一天一个样,水泥路面整修后变得笔直宽阔,家家户户都通上了自来水,基础设施条件大大改善了。”舒年生脸上掩不住笑容,随着红色资源的深入挖掘,当地百姓也从中得到真正的实惠。
此外,牛泥塘村还积极探索乡村振兴路径,在红色名村的打造过程中,该村以注重红色元素设计以及实物布展,在维护修缮好原有老宅旧迹的同时,深入挖掘、充分发挥红色文化优势资源,对白泥垇地下交通站旧址改造提升,丰富提升陈列馆,建设村史馆,开设红色讲堂以及完善周边配套设施。
红色旅游越来越红火,村民有了“金点子”
红色旅游越来越红火,当地百姓也尝到了“红”的福利,农家乐、果蔬采摘园等产业应运而生,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家里老人和小孩需要照顾,没办法外出务工,前些年在家务农每年收入不到3万元,日子紧巴巴。现在好了,村里搞起了红色名村,到我们这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多,我准备大干一场,做民宿和餐饮,往后的日子肯定越来越好……”村民舒小明兴奋地向记者谈到。
看着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牛泥塘村党支部书记熊桂牙笑着说:“我们村之前这些资产都处于闲置状态,没有发挥效益。为充分发挥这些资源优势,催生红色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下一步,我们将红色名村建设与村集体经济发展相融合,打造集红色研学、休闲、采摘为一体的文旅综合体,吸引越来越多的村民返乡创业,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近年来,牛泥塘村坚持将红色名村建设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相融合,立足红色资源,创建红色文化品牌,打造乡村振兴“红色引擎”。牛泥塘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发展壮大现有的山地西瓜、脐橙产业,增种贝贝南瓜、水果玉米,打造果蔬采摘园,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让农户通过土地或资金入股的方式,参与合作社运营,基地预计每年可吸引农户20余人务工,促进农户年均增收上万元。
“随着红色名村建设的深入推进,操场乡牛泥塘村的红色名片越擦越亮。我们下一步还要在挖掘红色文化精神内涵、加强红色文化宣传上面多下功夫,真正把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使整个操场乡发展成为一个有生态景观可看、有红色故事可讲、有历史遗迹可寻、有瓜果产业可游的美丽乡村,让乡村振兴的时代强音在这片红土地上越唱越响。”操场乡党委书记敖海涛满怀信心地说。
来源 | 新余日报见习记者 唐 齐 实习生罗欣涵 通讯员张柳青
编辑 | 罗天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