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如何让网络谣言失去生存的土壤

2021-08-28 10:06 法治日报   田博群  阅读:4744 

  如何让网络谣言失去生存的土壤

  □ 本报记者  韩丹东

  □ 本报实习生 王谨扬

  “开局一张图都没有,正文全靠编,也太坏了吧。那些造谣传谣的,是不是欠他一个道歉呢?”网传“某高校教授携妻子闺蜜去三亚旅游确诊新冠肺炎”的消息被辟谣后,有网友在留言中写道。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法治日报》记者连续几天通过搜索引擎和微博检索“辟谣”二字发现,每天通过官方或涉事当事人发布的辟谣信息少则几条、十几条,多则几十条。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类网络谣言满天飞,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影响人们正常生活,以至于如今许多网络平台都专门开设了辟谣账号。例如,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上,有名为“抖音辟谣”的抖音官方账号;在新浪微博上,有官方账号“微博辟谣”;在微信上,有“辟谣助手”公众号和小程序。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谣言指的是没有相应事实基础,却被捏造出来并通过一定手段推动传播的言论。受众未被明确或暗示虚构的前提下,被捏造及传播的与事实不同甚至相反的言论即是谣言。

  为何总会有各种谣言产生?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石慧敏认为,谣言是舆论的畸变,许多谣言暗合了社会心理。谣言既是一种信息的传播,更是社会心理的一种折射,因此层出不穷。

  某网络平台发布辟谣信息的工作人员邹丽告诉记者,谣言本质属于信息,在未被定性前只是一种信息,所以每天谣言的数量往往难以统计。但可以肯定的是,谣言的数量远比辟谣的数量多得多。

  “为何造谣容易辟谣难,主要就是因为逆火效应。”邹丽说,所谓逆火效应,是指一个错误的信息被更正后,如果更正的信息与人原本的看法相违背,有时反而会加深人们对错误信息的信任。“因此,在辟谣时往往要准备充足的证据,以证明该谣言为假。有时只有这些还不足以令人信服,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打破民众原本的认知,所以需要权威机构站出来发布相关辟谣信息。”邹丽说。

  谣言止于智者,兴于愚者,起于谋者。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告诉记者,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公众批判能力。谣言的产生和事件的重要性与模糊性成正比关系,事件越重要而且越模糊,谣言产生的效应也就越大。当重要性与模糊性一方趋向零时,谣言也就不会产生了。如果公众有足够强的判断力,那么谣言也会不攻自破。

  在郑宁看来,大量网络谣言产生的原因有二:一是信息公开不及时,信息不对称,无法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二是一些网络用户和平台为了追求流量,蹭热度,编造谣言,形成了一个网络谣言的产业链。如在食品安全谣言的产业链里,上游“推手”负责制造出一条条谣言,下游大批微信营销公司开始接单,利用微信营销号大肆传播。

  “每次出现热点事件,网上都会谣言四起,而网民往往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内容,并主动去传播这些内容,还有一部分人为了流量而传播谣言。”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同样认为,权威发布对减少谣言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在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件时,需要第一时间权威发布。此种情况下,越早发布谣言越少,但并不是有权威信息源及时回应,就不会产生谣言。

  朱巍说,尤其是在一些个体事件、突发事件发生之后,权威机构、权威媒体需要经过调查才可以发布结论,但谣言却可以快速传播。因此,一方面要强调权威发布的及时性,另一方面对于蹭热点、博流量的网红必须采取严格的执法手段。

  每当有谣言出现,相关部门都会对造谣者严厉打击,那为何谣言还是层出不穷、屡禁不止?对此,郑宁认为,主要是造谣成本比收益低,导致一些人怀有侥幸心理,不惜铤而走险。

  在石慧敏看来,作为未经证实的信息,本质上而言,谣言只能消解,不可能完全消除。只要有人类信息传播,就会有形形色色的谣言。政府和媒体对谣言的态度,应该是完善舆情预警机制,占领第一解释权的高地。通过及时、准确、可信的信息传播,根除谣言传播的“生存空间”,避免或降低其负面影响。

  “由于法不责众,目前我们对谣言的处理不够严厉,因此谣言屡禁不止。如果谣言传播链条上的每个人,都需要根据其在谣言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承担相应责任,那谣言传播自然会减少。”朱巍建议,对于性质恶劣的谣言,依法加大处罚力度,让造谣者承担刑事责任。同时,转发者也应承担责任,并降低其信用等级。

  在郑宁看来,解决谣言问题需要多管齐下。法律不能完全解决谣言,只能起到一定的事前防范和事后惩戒作用,因此要挖掘谣言产生的社会深层次原因。对公众加强教育,增强其分辨信息的能力,对公众关切的问题及时回应和辟谣,再加上法律的制裁,才能让谣言失去生存的土壤。

  郑宁说,立法层面对应该进行法律惩戒的谣言进行更精准的界定,避免把那些未经官方证实的传言都列入谣言,从而误伤到公民的言论自由。同时,提高故意编造、传播谣言的违法成本;执法层面统一谣言的执法标准,合法行使裁量权,同时通过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手段进行取证,加大执法力度;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及时进行辟谣,发布准确信息。

  石慧敏建议从公众、媒体和政府三个方面共同努力:公众提高理性思维能力,不信谣、不传谣;媒体密切关注舆情,及时提供有效信息,完善信息沟通渠道,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政府加强惩处力度,并切实解决民生问题,使社会心理和谐健康发展。 【编辑:田博群】

68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