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西宁8月25日电(祁增蓓)25日,青海省民政厅发布《青海省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针对婚姻、养老、丧葬以及社会弱势群体救助保障等社会事务工作遇到的瓶颈和短板提出了诸多改革创新举措。
青海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处长冯军贤介绍,针对目前青海省婚姻登记服务水平总体上比较低,婚姻登记场所建设比较滞后,信息化程度比较低的现状。《规划》提出,要结合青海省实际,全面取消乡镇婚姻登记职能,明确县级民政部门婚姻登记职能,提升婚姻登记精准化服务水平。确保在2022年底前实现婚姻登记“全省通办”,在2025年底前实现婚姻登记“全国通办”。
同时,未来五年,青海省将推动全省45个县(市、区)婚姻登记机关标准化建设全覆盖,按照面积不低于150平方米、具备“四室两厅”(结婚登记室、离婚调解室、婚姻家庭辅导室、档案室,候登大厅、颁证大厅)标准进行建设。
人口老龄化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规划》中特别提出要加快建设全面稳固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未来五年,我们将打造以街道社区为依托、品牌化社会服务组织为支撑的‘十五分钟’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圈,将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全部落实集中供养,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养老服务兜底保障网,实现养老服务设施有效覆盖。”青海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处长王军特别强调。
在社会弱势群体救助保障方面,《规划》提出要健全完善青海省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两项补贴”制度,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完善“两项补贴”办理信息化系统,实现残疾人“两项补贴”办理“全国通办”。加快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建设,到2025年实现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市(州)级全覆盖。
冯军贤表示,“十四五”期间,青海省民政厅将加快推进以公益性公墓建设为重点的殡葬服务设施建设,率先在青海省人口比较集中的西宁市、海东市13个县(区)各建设一座公益性公墓,逐步在人口较为集中的6个县(市)各建设一处公益性公墓,要求公益性公墓建设中壁葬、草坪葬、树葬、花坛葬等生态安葬墓穴占比不低于80%。(完)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