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深耕世界最冷稻作区 水稻育种专家种下“稻田梦”

2021-08-23 10:07 中国新闻网   姜雨薇  阅读:1500 

  中新网绥化8月22日电 题:深耕世界最冷稻作区 水稻育种专家种下“稻田梦”

  中新网记者 王琳

  8月下旬,世界最北部最寒冷的稻作区黑龙江进入水稻灌浆期,水稻育种专家聂守军深入绥化市水稻试验田查验长势情况。在2021年中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聂守军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他说:“攥紧中国种子,端牢中国饭碗,就是我的‘稻田梦’。”

水稻育种专家聂守军(左二)查验水稻长势情况 吕品 摄 水稻育种专家聂守军(左二)查验水稻长势情况 吕品 摄

  “中国人吃的每9碗米饭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然而,高寒气候条件制约着水稻的高产和稳产,“水稻北扩”的攻坚战也是中华粮仓的保卫战。突破寒地水稻种植“禁区”。除了水稻生产技术外,品种改良至关重要。

  本世纪初,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缺少主栽品种,国外品种富士光、莎莎妮等冲击着该地区的水稻市场。为了打破国外育种技术垄断,黑龙江水稻育种工作者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水稻育种专家聂守军(左二)与团队研讨交流 吕品 摄 水稻育种专家聂守军(左二)与团队研讨交流 吕品 摄

  聂守军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分院水稻品质育种所所长,长期工作所在地绥化市位于中国粮食主产区松嫩平原腹地、中国寒地黑土核心区。从春种到秋收,播种、管理、观察、记载、选择、收割、对比试验……就是他持续的“单调”工作。

  作为他的“老战友”,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分院副院长刘宝海说:“2003年,为了节省路途时间,聂守军花费半年工资买了一辆带脚踏板的红色摩托,还和媳妇‘信誓旦旦’说为了接送孩子,结果骑上‘心爱的小摩托’就奔田里去了,直到孩子上大学都没接送过一次。”

水稻品质育种所副所长高世伟在试验大棚进行水稻杂交授粉 吕品 摄 水稻品质育种所副所长高世伟在试验大棚进行水稻杂交授粉 吕品 摄

  那些年的乡间小道上,常可以看见一辆红色摩托车卷着尘土飞驰,一前一后坐着聂守军和刘宝海。“渴了一瓶水,饿了一桶面,累了地头打个盹,手里常握调查本”,聂守军手写的调查本足足装满了几麻袋。

  他说:“满足高产还要优质,两个性状结合成功的概率是1/1.4万,我们经历了无数次试验、失败、再试验。终于有一次,我发现了一个综合性状好的品种,当时激动得眼泪都掉下来了,这就是‘绥粳18’。”

水稻育种专家在实验室进行水稻花药离体培养 吕品 摄 水稻育种专家在实验室进行水稻花药离体培养 吕品 摄

  “十年磨一剑”,培育一个水稻新品种的周期至少需要12年,聂守军研制出“绥粳18”整整用了14年。2017至2018年,“绥粳18”成为中国单年推广面积最大的水稻品种,累计推广面积6000万亩以上,增收稻谷30多亿公斤,新增社会效益近170亿元人民币。

  经过26年不懈努力,聂守军带领团队选育出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50余个,育成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1.4亿亩以上。坐在田间,摇着稻穗,聂守军告诉记者:“我是农民的儿子,小时候的梦想是天天吃上白米饭,长大后的梦想是让中国饭碗里装满中国粮食。”

  他说:“科技、创新是农业的‘芯片’,握住农业‘芯片’,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从单纯心愿到家国情怀,他用科技创新带来的增产增收,相当于为每个中国人多添了4斤半的粮食。

  新中国成立以来,许多像聂守军一样的黑龙江省水稻育种工作者们迎难而上,实现了寒地水稻品种的多次更新换代,促进了黑龙江省寒地水稻生产的快速发展。目前,黑龙江已成为中国粳稻种植面积最大、总产最高的省份。(完)

【编辑:姜雨薇】
48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