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游行业受关注度提升 从业者呼吁提高准入门槛
谨防研学游变“学而不游”
无论是“鸡娃型”家长,还是“佛系型”家长,面临的共同课题就是“托管孩子”。在过往,教培行业占据了家庭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如今各地严格执行“双减”政策,孩子们去哪里?研学行业的机会就来了吗?记者在一线了解到,部分家长心态已发生转变,众多教培机构转型涌入亲子研学市场,各方正发力通过完善行业标准,优化研学课程体系。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罗磊
家长说
研学游成暑期游主力
由于“双减”政策明确要求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此前参加校外学科培训的学生将有更多时间参与到夏令营及户外实践活动等研学活动中,研学旅行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这个暑期,徐女士带着孩子频繁进行周边亲子游,“能增进亲子关系,增长见识,而且对视力也有好处。”徐女士表示,她对“双减”持欢迎态度。在她看来,课外辅导费用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同时占用了大量精力。“双减”落实后,与孩子一起参加亲子研学游是一个选择。
旅行社业内人士表示,不少孩子一个假期参加多个研学营,或频繁参加周末营,市内不少相关度假村及营地暑期持续爆满。根据今年7月携程发布的《2021暑期旅游大数据报告》显示:今年暑期,研学旅行成为了新趋势。研学旅行体验成为暑期定制游的主力之一,其中研学旅游产品较2020年暑期增长超过650%。
市场上优质产品匮乏
正是看中了研学市场的巨大潜力,各类机构纷纷进入该领域。不仅有旅游平台、酒店集团、乐园参与,高校、培训中心等教育机构组织,不少运动拓展机构、艺术机构、文化类公众号都纷纷参与开发研学产品。但是从家长的角度来说,他们对研学游的专业性、体验性、独特性、安全性等都有更高层次的要求。家长普遍反映好产品难找。
“研学很费钱,也很费妈。”赖小姐表示。她的女儿还未满6岁,在游学经历上已经超过很多同龄孩子。赖小姐坦言,按照她的期望值,合适的研学游太难找了。为此,她甚至会自己定制。之前,她就和其他家长一起,组织了一趟北京故宫研学游,“我请了古建筑专家给孩子们讲解故宫,前期还跟老师讨论对课题进行过低龄化的改进。”
赖小姐自己定制研学游的举措,也是目前优质产品供给不足之下的无奈之举。《研学旅行服务规范》指出应至少为每个研学旅行团队设置一名研学导师,负责制定研学旅行教育工作计划,在带队老师、导游员等工作人员的配合下提供研学旅行教育服务。因此研学导师既要有较丰富的知识储备,又要有较高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实际上很多研学导师起不到这样的作用。
如何为孩子挑选 合适的研学游?
临近开学季,广州市辖区内的夏令营基本告一段落,市民可重点关注一日营、两日营等短期课程。旅游从业者曾小姐建议,家长们其实可以考虑参加景区、酒店自行组织的一些项目。目前,市内及省内不少知名度假酒店、度假区都推出了针对孩子的一价全包课程。本地从化区、花都区都有不少相关的营地。家长在选择时,要了解相关机构的资质、安全保障、场地设施、教师资格、课程内容等。
业界人士表示,相关机构需要不断提升专业性和创新能力,针对不同年龄段和需求的客群,分类开发系列产品,深挖本地资源,将安全性和体验性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之余开眼界、游之后有收获。
从业者说
研学游价格高因成本高
尽管研学游近期受关注度颇高,但其普遍超过一般旅游产品的价格却让不少家长望而却步。一线从业者向记者反馈,研学项目与常规课或一般旅游相比收费较高,主要是因为要真正做好研学游,成本比较高。
从项目前期的反复踩点勘探到课程设计打磨,再到物料准备,1天的研学背后往往是数周的准备工作。研学当天还需要配备足够多的老师,除了保证课程内容顾及到每个孩子,还要确保后勤安全,为每个孩子留下影像记录。相比之下,如果只是在机构内上课则不需要这么繁复的准备工作和额外工作量,净利润也远超研学课。因此,对于准备向研学领域转型的机构来说,这样的转变并不简单。
应该提升行业准入门槛
从行业内来看,研学行业亟须设置一定的门槛来规范从业者。研学类课程涉及到行业准入、课程标准、属地卫生及安全管理等多个环节。资深旅游人士樊先生认为,研学旅行产品如不加规范,也有可能反转为“学而不游”,成为学科类培训的幌子。
曾小姐则建议,从牌照上来提升夏令营及其他研学旅游行业的准入门槛。目前暑期托管服务方兴未艾,但学校在课外资源和内容供给上,与家长学生的多元个性化需求还不匹配。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还没有针对研学行业人才的官方评价认定体系,设置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高职专业也不过短短几年。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