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市级政府决算情况及2021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公开 防疫支出124.4亿元
去年本市“三公”经费下降超一半
数读
昨天,2020年北京市级政府决算情况及2021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正式对外公布。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去年,北京各部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严格控制行政成本,市级“三公”经费支出3.4亿元,比年初预算下降了53.7%。其中,因公出国(境)、公务接待费均比预算下降超9成。去年全年,市区两级累计安排与疫情防控直接相关经费124.4亿元,为统筹首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压缩开支
因公出国花销比预算下降95.4%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北京各部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严格控制行政成本,市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合计3.4亿元,比年初预算下降53.7%。其中:因公出国(境)费用682万元,比年初预算下降95.4%;公务接待费201万元,比年初预算下降93.3%;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3.3亿元,比年初预算下降40.5%。
“本市坚持落实中央厉行节约和防疫的各项工作要求,严格出国人员管理,从严控制公务接待规模和接待标准,增加线上办公,严格公务用车购置,加强公务用车日常管理,相关费用进一步压缩。”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去年全年各部门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严控成本,从严从紧控制行政支出。
据悉,2020年市级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机关运行经费42.4亿元,也比上年决算减少2.2亿元。与此同时,本市印发了《北京市市级党政机关课题经费管理办法》,完成经费核减1.5亿元,压减幅度达45%。
全市抗疫
市区防控经费共安排124.4亿元
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北京财政把疫情防控作为最重要、最紧迫的工作来抓,配套出台了89项涉及资金、资产和财务管理等制度办法。市区两级累计安排与疫情防控直接相关经费124.4亿元、积极争取亚投行首笔对华主权贷款14亿元,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2020年,本市第一时间制定了疫情防控经费保障应急预案并预拨资金,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加快资金拨付使用,设立疫情防控专项资金池,构建部门预算、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准备金和市长预备费三级保障机制。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疫情防控经费主要被用于新冠感染者救治费用、市属定点医院临时运营补助、战备病房运维补助、医务人员集中隔离居住费用、核酸检测能力提升等方面支出。同时,制定疫情防控经费管理办法,做到简化工作流程和强化单位内控并重,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合规高效。
减轻负担
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2000亿
“在巩固和拓展2019年减税降费政策成效的基础上,去年北京市财政坚决落实国家出台的支持疫情防控相关税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决算,2020年全年北京新增减税降费超2000亿元,涉及地方级收入近1800亿元。
在增值税政策方面,对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生活服务等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全额退还疫情相关企业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下调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预征率。在企业所得税政策方面,对疫情防控相关企业新购设备允许一次性税前扣除,延长受疫情影响较重困难企业的亏损结转年限等。个人所得税政策方面,对相关医务人员临时性补助和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单位发给个人的医疗防护用品等免征个人所得税。
除此之外,进口环节税收政策、降低社保缴费政策,也做了重要的保障。据悉,2020年本市对进口防疫物资,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发布了《关于做好北京市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延长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政策实施期限等问题的通知》等文件,明确本市减免政策执行期限、具体适用对象、参保企业划型、减免流程等具体问题。 文/本报记者 林艳 供图/市财政局
对话
今年首次公开2个试点单位财政绩效评价
对话人:市财政局新闻发言人韩杰
北青报:2020年北京市级政府决算,公开了哪些内容?和2019年相比有什么不同?
韩杰:此次公开的市级政府决算主要内容包括决算报告、决算草案、“三公”经费和机关运行经费情况说明、预算绩效管理情况说明等四部分。公开相关材料全面、真实、准确反映了市级2020年财政收支总体情况和各项财政改革管理工作。
和2019年相比,一方面是结合2020年突发疫情情况,《决算报告》中突出了财政部门应对疫情的政策安排及预算执行特点,同时考虑2020年作为“十三五”收官之年,简要总结了“十三五”时期财政工作取得的主要工作成效。另一方面,在政府《决算草案》中增加了《北京市2020年度直达资金决算表》,全面反映了我市直达资金的使用情况,更好地借助社会监督的力量,促进用好直达资金。
北青报:您刚提到的财政“直达资金”,去年是怎么使用的?
韩杰:去年,中央下达北京的直达资金共计408.4亿元。除按规定预留特别抗疫国债资金59.6亿元作为机动经费外,其余资金全部于当年下达并形成支出,惠及企业5100余家,利民735万人次。市财政在加快预算执行,确保直达资金第一时间直达基层、直接惠企利民的基础上,持续规范直达资金使用管理,有效发挥直达资金在落实“六保”“六稳”中的作用。
北青报:财政绩效评价,是北京市的创新举措。这方面工作有何新的突破?
韩杰:《关于2020年预算绩效管理有关情况的说明》中,在延续上年做法的基础上,继续公开了预算绩效管理总体工作情况、部分重点项目财政绩效评价报告,同时今年首次公开市民政局、市规划自然委等2个试点单位的部门整体绩效评价报告,以及校园室外运动场地改造、施工图审查等2个项目的成本绩效分析报告。
2020年以来,本市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已经延伸到行政运行、政府投资、公用事业、政府投资基金、市对区转移支付等多个领域,以不断降低政府施政成本,提高政府管理效能。例如,在公用事业领域,明确地面公交、供热等公用事业领域补贴范围,重新核定补贴标准,有效遏制补贴快速增长态势。
文/本报记者 林艳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