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良山镇下保村贫穷落后、资源匮乏、交通闭塞、民风刁悍,被附近村民唤作“鸡窝村”。十年后,下保村家家讲道德、户户比卫生、人人图奋进,经过不懈耕耘,下保村已成为村民们的美好家园,市民假期周末向往的乡村旅游地,在探索乡村治理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
下保村位于我市南部20公里处,下辖7个自然村,地域面积10.03平方公里,共352户1106人。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西省AAAA级景区”等荣誉称号。近年来,该村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构建乡村社会治理新机制,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以党建引领为核心
“一个村子建设的好,关键要有一个好党支部。”下保村选好支部“领头羊”、建好支部“工作法”、做好党建“融合菜”,给乡村治理装上动力强劲的“火车头”。该村创新打造“1357”党建工作法。即突出1个村党支部这个龙头,发展好党员队伍、干部队伍、理事会成员队伍3支队伍,着力构建便民利民、扶贫帮困、富民强村、环境卫生、文化生活5大服务体系,实行“7天工作制”,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一线,解决在现场。同时,积极做好党建+乡村旅游、党建+精准扶贫、党建+颐养之家,实现村集体经济年增收30万,村民收入翻一番, 20户贫困户生活稳中提质,70岁以上老人全覆盖,让长者颐养天伦之乐。
以村民自治为基础
下保村创新基层服务管理和基层协商民主制度,让一批有声望、信任度高、人缘好的人进入村民议事会、村民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理事会等,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形成有序参与、平等议事、凝聚共识的良好局面,有效提升了村“两委”科学治理水平。该村将7个自然村划分为4个网格片区、7个网格,通过开展“卡片式管理、网格化服务”试点,向下延伸管理服务触角,真正做到了“信息全掌握、矛盾全摸清、服务全方位“。
以德治化人为引领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下保村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了从“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的转变。该村突出载体创新,让文化展示“传”出好家风,分别在7个村小组绘制“主题文化墙”,把文明新风尚吹进新农村;兴建 “文化展示馆”,以“馆”为“形”,以“礼”为“魂”,打造承载乡风乡情、传承优秀传统的“村课堂”;突出典型引导,积极选树身边典型、设立“光荣榜”“警示榜”,建设“道德积分银行”,搭建“村民大舞台”,有效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以法治有序为保障
下保村以实施村民自治提升工程为抓手,让村民自订、自修、自守村规民约,以达到村规民约正民风的目的。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相关规定,多次组织村民召开大会,修订出台了《村规民约》、《移风易俗村规民约》,与党员干部、农户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大力推行“阳光村务”,有效保障村事项决议过程的公开公正,营造健康淳朴的文明新风,让老百姓心里真正敞亮起来。
以乡村善治为目标
下保村不断夯实乡村治理的根基,以自治激发民主活力,以法治推进现代治理,以德治涤荡文明乡风,健全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如今全村各处呈现出和谐稳定、安居乐业、生机勃勃、井然有序的美好景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得到中宣部专报的表扬和推广。
通过发动和依靠群众,下保村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让群众参与决策和治理的全过程,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同时,不断健全村庄功能,让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享受各种休闲娱乐及便民服务,村庄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精神文明建设结出累累硕果。
来源 | 渝水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