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一次提前的“检验”

2021-08-02 10:35 新华网    阅读:4729 

新华社太原8月1日电 题:一次提前的“检验”

新华社记者刘翔霄

黄河水在夕阳余晖里泛着波光。山西省河曲县白朴公园里,一场来自中国音乐学院的惠民演出正在进行。歌声传得很远,吸引了不少人循声而来。“没想到,演出持续近两个小时,很多观众都从头听到了尾。”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2020级本科生冯诗琪说。

7月25日至31日,中国音乐学院41名师生专程来到山西,在忻州市河曲县、太原市两地展开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他们行走在黄河岸边,与河曲的群众面对面,在惠民舞台上展现此前在校园所学,接受了一次提前的“检验”。

“我们此行的目的,一方面是深入基层、扎根民间,向当地的民间艺术家面对面学习河曲民歌和‘二人台’演唱,另一方面我们要将在校园里、课堂上所学唱给当地的群众,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接受老百姓的检验。”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党总支书记、博士生导师、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团学术指导教师张天彤说。

山西河曲,被称作“民歌的海洋”“二人台之乡”。河曲“二人台”创作者、表演者和欣赏者皆为喝黄河水、吃酸捞饭的普通劳动者,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格和鲜明的群众性,在我国传统音乐谱系中独具特色。“哥哥你要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河曲的民间艺术家一张口,一种浓郁的生活气息便扑面而来。

更加超乎想象的,是一些民间高手对舞台的驾驭力——民间艺术家们常年游走乡间,一年要演出近300场。常常是人往那儿一站,手持道具,几条板凳,就组成了一个临时的舞台。“有时台下观众多达四五千人,但只要他们一登台、一亮相、一开口、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把观众的心紧紧抓住。”张天彤说,“这种舞台上的游刃有余,是学生们必须补上的一课。”

不知何时,西口古渡飘起了雨,却丝毫没有影响师生们演出、学习的热情。一路上,学生们追着民间艺术家们问这问那,反复练习河曲方言的咬字、发音,潜心琢磨演唱河曲民歌的情绪和风格的把握,品味那从河曲老百姓心里流淌出来的亲情、爱情、乡情、恩情和家国情……

晚上,师生们采风归来,在县城一家小餐馆就餐,五六张桌子拼凑在一起,很是热闹。这时,不知是谁开了个头,一场“大联欢”瞬间开启。一个个拿手的唱段,引得路过的人们不住地回头,甚至驻足围观。一开车路过的“哥们儿”听到歌声,停下车来,倚靠着车观看了许久。有人注意到了他,邀他一起来唱,那“哥们儿”并不推辞。一曲唱罢,他仍未离开,而是回到车旁继续看大家唱。片刻,他又再度被邀唱……师生们感叹:不愧是“民歌之乡”,随便拉过来一位路人都会唱!

“民歌诞生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时代发展到今天,它更多意义上已经成为一种历史的记忆。”中国音乐学院团委书记、中国声乐艺术研究方向博士生李野说,希望多组织类似实践活动,推动中国传统民歌世代传承,并赋予这些民歌以新的艺术生命力。

36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