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大学生喜欢的党史课该是啥样子

2021-07-27 09:46 人民网    阅读:2273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觉醒年代》《大决战》等一批党史题材电视剧热播,主旋律大片圈粉青少年,取得良好教育效果。与此同时,在大学内,党史课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2021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提出,高校思政课必修课要进一步深化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有条件的高校要开设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思政课程。党史课的设计编排需要注意什么,大学生喜爱的党史课是什么样的,记者进行了采访。

1.主线清晰思想引领

“历史关乎国家命运,关乎民族未来。”站在讲台上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孙新,他正在为该校士谔书院学生讲授“四史导学”专题思政课的第一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的重要论述》。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优良传统,到中国共产党历来对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视,再到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一个个生动的党史故事和鲜活素材支撑起理论视角,将台下的学生深深吸引。

“孙老师精心准备的课程,史料十分翔实,线索非常清晰。”士谔书院学生魏少杭印象最深的是孙新对上甘岭、长津湖等抗美援朝战事的讲述。“战士们坚守阵地,视死如归。作为信息类新生,我也要坚定空天报国的信念,为国家未来的航空航天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今年春季学期,北航开设了“党史导学”“四史导学”专题思政课。谈及开设这两门课的初衷,北航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高宁说:“导论课就是要解决学党史、读党史的方法论问题,让学生知道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

重庆邮电大学的“中共历史人物与重大党史事件”选择了以人带事、以人带史的设计思路。“教研室首先要根据党史的主流主线,确定人物,再商量哪些重要事件可以融入这些人物,每个老师负责一个人物,找到相关资料备课写成文稿。”重邮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郑洁介绍,教师依据专长选择人物,可以确保资料足、有研究、讲深刻。

在思政历史类课程中,已经有必修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党史课的特点在哪里?“党史课不同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要突出党史本身的特点。所以我们的‘党史导读’‘四史导读’没有按照历史阶段划分,而是按照专题的方式,从学生身边触手可及的案例出发,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高宁表示。

在郑洁看来,讲好党史课,关键是讲出故事之外的坚定信念和家国情怀,为了革命不惜牺牲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比如故事是这样的,人物是怎么做的,这些故事对我意味着什么,对我未来的学习生活意味什么,学生不会概括的情况下,老师要分析出来,讲了人物后要升华提炼,要点题。”

2.跨界破圈聚合资源

一曲曲学堂乐歌、革命歌曲声音悠扬,上海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王勇带着同学们演唱、沉浸在音符的世界。每曲奏罢,上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顾晓英则为同学讲述曲子背后的党史故事,讲述音乐在传播反帝爱国思想发挥作用的历史,这是上海大学思政选修课“时代音画”的课堂。思政老师与专业老师破圈合作,打造出艺术性和时代性兼备的党史课。

“音乐固有一种魅力、感染力,我们可以先从艺术价值入手让学生去聆听这种固有的价值。当他理解这个价值之后,再去讲述背后的故事或许他们就更容易理解了。”王勇说。

“我感悟最深的是一节‘国歌如何走来’,老师带领我们演唱最新版的国歌谱子,比较不同年代《义勇军进行曲》的异同,我才知道国歌的配器、音调、节拍等也经历了不断调整完善的过程。老师的讲解使得我们既加深了对乐理的理解,也学习了党史背景知识。”上大学生林晓说。

“时代音画”是上海大学“项链教学”模式打造的精品课,即由思政课专职教师把握课程主线,构成课程“项链”的基础,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党政领导走进课堂作为“珍珠”,以学科交叉和专家互动打造高质量思政课堂。

专门史中蕴藏着丰富的四史教育养料。从“东亚病夫”的历史、到中国第一块奥运金牌,从申奥成功到健康中国的提出,再到2035体育强国的目标,这是上大“体育中国”课程的设计思路。而在“光影中国”课程中,从《青春之歌》到《我和我的祖国》,上大电影学院教师用经典影视作品串联起时代和党史知识。“我们还会邀请影评家为学生解读电影手法,方框、条线、明暗这些不为注意的细节如何表现思想,音乐、构图如何体现了人民性的理念。学生感到了趣味,通过专业知识更好地理解党史,达到知信交融的效果。”顾晓英说。

回到历史现场,让国旗设计者曾联松和学生“对话”是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基地虚拟仿真课堂的一幕。“曾联松是温大校友,运用VR和AR技术让前辈穿越回来和年轻对话,学生们感觉很奇妙,也为母校的红色传统感到自豪。”温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卓高生表示,新技术运用可以极大增强党史学习的互动性和浸润感。

“现在党史有关的资源很丰富,很多公共资源也可以利用起来。”郑洁介绍,“‘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里有大量的视频资源,我们在讲到相关章节时指导学生同步观看参与、打卡计分,还可以参加测验、挑战,新形式一下子就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3.知行结合守正创新

受社会上历史虚无主义影响,有一些大学生热衷于野史段子,爱听小道消息。“也有一些老师迎合学生的猎奇心理,在课上靠离奇出位的言论吸引学生,这种做法十分低级,是在害学生。”顾晓英说,“党史课吸引学生,依赖的是确凿的史料和严谨的推论,决不能信口编排,守正才能创新,守正对老师能力要求更高,而学生将收获思维能力、格局和站位的提升。”

“一些学生看历史,喜欢看犄角旮旯的细节。”高宁打了个比方,请人到家里吃饭,把客人领进餐厅还是带到厨房?“厨房里都是细节,那些厨余都是细节。你不会把客人带到厨房,不会把厨余端上餐桌的,给餐桌上的客人呈现的是最精致的东西,那就是我们党史沉淀下的主题主流主线。个人可以关注那些,但不是重点,我们学的是最重要的东西。”

“理论层面的东西要强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给同学们讲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两个历史决议,通过文本的细读,背景的分析,帮他们树立正确的党史观。”高宁说。

学史力行,知行合一。走进现场让学生感受历史真实,北航思政老师和学生辅导员团队带着同学们走进香山革命纪念馆。这里是国共谈判、渡江战役、民主协商建国的决策中枢。“这里收藏有毛主席很多电报,学生需要挑一两封,去读一读,了解一下陈设为什么是这样,通过一手资料走进真实,坚定信仰。”高宁介绍。

“学校四史教育也要善用社会实践的大教材,把学到的四史融合思政理论,融合专业结合一起,把党史学习的内容和老百姓的实践结合起来。”卓高生介绍,温州大学今年的学生暑期实践与新时代的社情与最新实践相结合,包括了理论宣讲、科技支农、教育关爱等众多内容。“比如我们马克思主义专业的学生去到浙江省一大会址、浙南一大会址做讲解员,志愿服务的同时,也可以检验学习成果,真学真懂真信才能讲好讲扎实,实现知行的有机融合。”


71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